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翻开过去一年南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卷轴,充满了鼓舞人心、汇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元素。
这一年,南平笃行致远——从成功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届武夷论坛,到与国际儒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达成长期合作,再到承办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启动仪式等,深切回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殷殷嘱托。
这一年,南平惟实励新——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凝聚精神力量、讲好南平故事、推动文化繁荣、擦亮文明底色、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中,全力争优争先争效,书写了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的生动答卷。
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武夷山九曲溪上,“闽北讲习班·溪言习语”宣讲队队员陈佳向游客介绍沿途的景点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她讲述着武夷山的文化故事,更传播着“绿色资产”成为“生态红利”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松溪县溪东乡,阵阵悦耳的快板声中,“闽北讲习班”——“‘学思想 我来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开讲,一位位青年干部宣讲员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宣讲,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建阳区宝山街道,“闽北讲习班·文明伴我行”活动中,非遗南词传承人李文娟带来了一曲《瞧瞧这位混不吝》,让大家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也将文明理念的“种子”悄悄种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
过去一年,全市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五个一”理论宣讲机制,持续打造“闽北讲习班”品牌,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党员心、飞入百姓家。
从乡村舞台到社区广场,从机关单位到工厂车间,从学校课堂到“两新”组织,闽北大地上,一支支讲习队伍用“大白话”讲清、讲活了“大道理”,党的好声音更加入心入脑。
从开展“深学争优,争当理论武装的排头兵”“敢为争先,争当敢拼会赢的先行者”“实干争效,争当务实求效的实干家”巡回宣讲到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网上竞答,分层次、多领域的理论宣讲更加灵活鲜活。
从举办首届武夷论坛到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增进合作,从出版《第二届考亭论坛专辑》《弦诵悠长——南平书院古今》等图书到开展中华文明讲堂活动、成功申请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呈现丰富的理论阐释工作更加有声有色。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指引航程。高擎新时代的思想旗帜,让奋斗新征程的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更明、路径更清、力量更足。
讲好南平故事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你为什么到南平去?”“怎么样到南平去?”……这段时间以来,全新一辑的“到南平去 助乡村兴”系列主题宣传短视频,再次引发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和共鸣。
美丽中国、富美南平,充满生机、令人向往。2024年,全市持续壮大主流舆论声量,着力聚人心、展形象,既讲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更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呈现多彩南平。
这一年,昂扬的主旋律贯穿始终——
在首页首屏、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突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活动报道,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宣传报道,全力做好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三茶”统筹发展,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防御“6·9”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等系列报道。全市全年省级以上媒体用稿增长近10%,其中,央视用稿增长近20%,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南平市新闻14条。
这一年,推新的网络上步履不停——
举办第三届“网络名人看武夷”网络主题宣传,相关作品总阅读量超10.2亿次;组织各类媒体、网络名人深度参与武夷论坛、海峡两岸茶博会、“到南平去 助乡村兴”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季活动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指导南平市自媒体协会创新“网络名人看福建·南平驿站”,开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推选”等,吸引网络名人常态化来南创作,得到省委网信办充分肯定。
这一年,开放的窗口里精彩纷呈——
深化中美民间交流,讲好“鼓岭故事·邵武篇”,并与国际儒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达成长期合作共识,设立中国孔子基金会朱子文化专项基金,举办第十七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承办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启动仪式等。南平市建窑陶瓷研究所入选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品读双世遗 漫游武夷山(中英文)》《福益华与邵武》作品分获首届“一县一品”福建影像创意大赛金奖、铜奖。
深化价值引领 弘扬共筑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出行有礼、言谈有礼、餐饮有礼、游赏有礼……2024年5月,南平市“明礼南平人”八大文明素质提升行动LOGO标识正式发布,全市发出争做“明礼南平人”倡议,持续涵养社会文明风尚。
时光流转,文明的传承与城市的繁华交相辉映。一年来,全市着眼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时代新风,持续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向上向善力量汇聚——策划开展“明礼南平人”八大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交流活动,获评“中国好人”1名、“感动福建”十大人物1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中共闽北临委旧址讲解员沙无泞入选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同时,全市深化“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宣传教育,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巩固提升,经验做法在福建文明风网站刊发。
文明实践路径探索——制发“遇见非遗·点亮文明”系列短视频,创新推出“我们的节日”“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卡通朱子IP海报、短视频公益广告,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文明办肯定推广。同时,深入实施“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VI识别方案,编印《南平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图册》,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此外,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中,全市编制“六美”乡村建设标准并制作发放口袋书,挖掘建阳溪源村等13个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培育30个“乡风美”示范样板。
丰富活动广泛开展——扎实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传承雷锋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持续开展“足迹故事”宣讲、“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节”、移风易俗宣教等,组建农村文明传播队伍,举办公益演出,发放倡议书、问卷等,进一步强化公民道德宣传教育,让文明新风更好润泽闽北大地。
推动文化繁荣 赓续守正创新中的文脉传承
冬日寒风微凛,武夷山九曲溪畔、隐屏峰下的朱熹园里,依然绿意盎然,不少游客前来观览,并在朱子像前“打卡”留念。
提及朱子,南平是个绕不开的地方。但南平,又何止朱子?过去一年,全市积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立足朱子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等独特资源禀赋,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家底”越来越厚。
系统化推进“五文”工作,编制南平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和文物数字地图,建立推行南平市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工作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392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调查任务。同时,组建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实施“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打造”创新工程,制定《南平市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建成朱子书房、开发朱子文化数据库,推出“朱子文化之旅”等3条主题研学线路,构建“泛研学”体系。
——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全市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书法篆刻展,电影剧本《并蒂雪莲花》获第五届全国“志愿文学”二等奖,市舞协秘书长李文娟被评为全国25位“时代风尚”学雷锋最美文艺志愿者之一,系全省唯一。同时,史诗级大型音乐舞蹈剧《宋词》创作排演等3个项目获得省2025年文艺发展专项资金,“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南方县域首展”在范迪安美术馆成功举办,“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
——文艺惠民落地见效。
打造“书香南平”“书院文化”品牌,研究制定“书香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全市新建主题特色阅读空间23处,在景区、企业、书店、学校等场所开设43个新华书屋、悦读驿站等网点,建阳区花海公益书吧荣获“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称号,建阳“建本之乡”全民阅读体系构建项目入选全国20个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之一。同时,结合濒危剧种、非遗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等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建成6个“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实践地”和4个省级“文艺两新”聚集地,并举办“三浦并臻”、“丝路同源·山海交响”南平市文化润疆系列活动等主题活动。
——文旅产业破浪前行。
以环带建设为契机,打造辐射带动全市、串联周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推出邵武二都“养生谷”、光泽玲珑溪谷等一批文旅新产品和国家公园探秘游、朱子文化研学游、茶文化体验游等新路线,同时,构建影视拍摄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推出元·和平数字体验馆等数字文旅消费场景,持续做优“1+3+3”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做足“文旅+百业”文章。2024年,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印象大红袍”公司荣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双效合一”优秀演出项目,全市旅游总人数、游客总花费实现双增长。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抢抓机遇、久久为功,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平实践汇聚精神力量、奏响时代之歌。(闽北日报记者 吴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