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位于建宁县溪源乡南大门的楚尾村,现辖14个村民小组,共357户1683人,党员61人。红顶白墙、道路整洁、路灯明亮、公园热闹……从村头走到村尾,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人感受到这个村的发展活力。
从边远小村到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再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让我们一起看看楚尾村是如何开启它的文明密码。
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幸福积分
2024年12月20日,在楚尾村楚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干部们正忙着发放11月份的“幸福积分券”,村民们争相上前,领取各自积分。这一场景是楚尾村探索实施“党员+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的生动展现。
村里通过“党员+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将移风易俗、清洁家园等文明行为情况纳入积分考核中,把村规民约转化为可考评量化的指标。全村推选了包括黄宗明、李水根等在内的8名德高望重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成立了幸福积分协会,每月对村民进行评分。村民获得的积分可以在“幸福积分超市”兑换领取同等价值的物品。
“真没想到打扫好自家门前卫生还能获得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村民黄伟说,2024年他积累了800多积分。文明治理离不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刚开始很多村民表示并不理解,经过村干部耐心讲解和示范,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整改庭院卫生,规范农具摆放,不仅提升了自家居住环境,还得到了积分奖励。“从2023年开始实施,到目前已经累计兑换乡村治理积分奖品3万元,村里的环境明显改善了。”村党支部书记聂建东说。
民生好事
民以食为天,小食堂里有大民生。在楚尾村笋竹文化馆一层的长者食堂,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琳琅满目、营养均衡的菜品让人食欲大开。
临近12点,循着饭菜香,老年人们相继走进长者食堂,围坐在一起话家常,边吃边聊,笑声与饭香充满着小小食堂。工作人员为老年人们递上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村民黄大爷对长者食堂的建设非常满意,称赞长者食堂办得好。“现在,食堂的饭菜干净又好吃,离我们家又近,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吃饭问题了。”黄大爷说。
楚尾村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63名,很多人平时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做饭不方便。楚尾村采取村办民营的运营模式,引进第三方餐饮企业,提供午餐晚餐,60周岁至70周岁老人可以享受6折优惠、70周岁以上老人可享受5折优惠。
长者食堂可同时满足近百人就餐,在提供用餐场所的同时,也为老人们提供一个交流活动的场所。自2024年7月开业以来,长者食堂已经累计接待村民1500余人次。“能让村里的老年人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是我们建设‘长者食堂’的初衷。接下来,将继续完善长者食堂,不断优化菜品搭配和服务内容,让食堂越办越好。”聂建东说。
立约践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楚尾村通过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行为准则,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乡村文明进步。
村里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滥办酒席、高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问题,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利用LED显示屏、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将移风易俗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发放倡议书和宣传册,让村规民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的文明指南。
立约重在践约。“彩礼不得超过13万元,红白事宴请不超过15桌;反对婚丧嫁娶搞攀比,限桌数(限每桌菜金)、限礼金”,村里通过村民的一次次文明行动,营造群众满意、和谐共进的良好环境。2023年楚尾村被评为三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移风易俗)先进单位,楚尾村村民黄桂英、聂小凤被评为三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工作(移风易俗)先进个人。
小山村的文明密码,在于以鲜明的文明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倡导,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以坚持圆愿的理念,强化文明践行的实效。楚尾村的举措不仅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也为溪源乡其他村提供了借鉴,引导村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形成良好乡风民风。(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陈震 通讯员 廖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