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去年,省政协扎实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鲜明打造“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
奋发有“为” 协力同心谱新篇
东南网1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
系统集成是推进我省政协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去年1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鲜明提出打造“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这是省政协提升专门协商机构效能,深化拓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践行“强五力、优服务、提质效、走前列”思路举措的当务之需。
“两为”赋能,集微成势。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为闽协商促发展、为民服务增福祉,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不断唱响好声音,持续提升影响力,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以敢“为”聚合力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
“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这一特色品牌,源于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定位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
如何彰显人民政协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十三届省政协基于各级政协火热开展的探索实践,打造“两为”品牌作为全省政协系统的公共品牌,让散落在闽山闽水间的政协创新工作,有了同一个响亮的名字——“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
短短一年时间里,“两为”品牌成为福建政协高质量履职的代名词。以品牌建设为桥梁纽带,各级政协自觉把工作摆在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推进,不断丰富拓展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促成政协间的协同合作,逐步形成“省市共建、多级联动、特色明显、融合赋能”的工作格局。
同题共答,让协商式“软监督”发挥“硬作用”。2043名省市县(区)政协委员河长,累计巡河30多万公里,推动解决具体问题5300多件……这是近年来全省政协创新推动“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工作的缩影。闽江浩荡,连山接海,途经福建38个县市,护河,非一市一地之事。为此,省政协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按照省级统筹指导、市级组织落实、部门协同配合开展三级联动,全面部署推进“委员河长”民主监督工作。“委员河长”既围绕所在地区小水电站清理整治、城市内河整治、小流域水质检测与治理等进行专项民主监督,还开展跨区域联合巡河,分析研判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情况。去年2月29日,全国首个在政协民主监督方面的省级地方标准《“政协委员河长”民主监督规范》正式实施,为全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同心合力,在“广交友”中实现“心相通”。去年以来,省政协把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融入“两为”品牌建设,创新开展“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各地政协找准地方定位,结合台胞需求打造多元化的聚识平台,省政协平潭工委建立委员联系台胞台企清单和主动走访制度;龙岩漳平市政协开展“以茶为媒、融情同心”品牌建设,以产业融合推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漳州市漳浦县政协开展“寻根谒祖、族谱对接”“妈祖文化”等两岸民俗交流活动,增进台胞根脉认同。以政协走进台胞之“勤”,促台胞走进政协之“行”,真正解决融合发展和台胞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推动两岸同胞情感交融、心灵契合。
以有“为”促发展
“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这一品牌自诞生之初,就自带福建特有的敢担当、善作为气质,充分彰显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和政协所能的深度融合。
2024年对于福建而言意义重大。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为新时代新征程福建发展方位再标定、使命任务再强化、实践要求再丰富。
任务光荣、使命重大,福建政协奋发有“为”。一年来,省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优势,把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为履职的主攻方向,坚持向中心工作聚势发力,务实高效开展38项重点协商议政活动,以政协之“为”服务发展之“要”。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2024年,省政协选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引领等课题开展调研协商。
观照当下,把现实问题谋深做透。去年6月,省政协年度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聚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开展协商议政。会上首次增设分组讨论环节,委员们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等四个重点方面,与对应部门深度协商交流,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建议提准提实。
前瞻未来,让有用之言化为有益之事。去年,京闽两地政协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搭建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供需意向牵线搭桥。目前已推动福建理工大学,三明、龙岩市政府以及2家企业与北京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实质科技项目合作,为福建科技创新发展蓄势赋能。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出了明确部署。去年,省政协聚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调研协商,组成小分队进厂入户,与千余名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问题,摸清症结。去年9月召开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他们最关心的就业、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现实问题协商建言,推动《福建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出台,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提供参考。
精准协商建言背后,离不开靠前谋划。去年,省政协首次召开知情明政通报会,邀请提案办理大户通报有关工作,交流选题意见,为政协谋划新一年协商议题和提案重点提供参考。委员们接“天线”、快“充电”,建言的专业性、精准性、可行性有效提升。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立案率达到82.4%,意见建议采纳率98.2%,一件件提案从“金点子”培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果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善“为”谋善治
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
“自从有了长者食堂,我们老年人都能吃上热乎饭菜!”“住在无陪护病房里,看护专业,子女都放心!”……在“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2024年省政协提案工作成果展示活动上,一句句来自基层百姓的真切感受,共同化作“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生动注脚。
民之所盼即是政协所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政协工作着力重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弱项、体育卫生融合的难点堵点、文旅消费升级的掣肘因素等266件重点民生提案立案。通过一件件提案办理,政协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更有保障。
“小切口”内有“大民生”。近年来,省政协创新协商方式,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开展点题协商“十百千”专项活动,按照“委员点题、对口协商、凝聚共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打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助力群众利益诉求解决的“最后一公里”。从推进“双减”、关心灵活就业群体、加强校园周边安全到长者食堂建设、老年大学入学、居家养老服务……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全省各级政协坚持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80个。
如今,各地政协打出一套“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组合拳,创设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点题协商品牌,宁德市政协的“宁事好商量”,晋江市政协的“厝边好商量”,莆田市荔城区政协的“荔树下协商”、顺昌县政协的“田头协商”、松溪县政协的“喝茶话事协商”等,特色鲜明、百花齐放,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点题协商,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路径更宽、机制更优、成效更实。
既要“身”入群众,更要“心”系百姓。近年来,省政协着眼促进民生实事落实,健全社情民意表达和汇集分析机制,持续开展点题协商“十百千”专项活动,深化全生命周期民主监督,助推省委惠民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越来越多委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协助党委政府增进民生福祉,当好联系群众的贴心人、团结群众的有心人、服务群众的热心人,努力把群众的“愿望清单”变为政协的“履职清单”、民生的“幸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