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铺张的流水席变为纯朴的亲情席。”“仪式简化了,大家的亲情友情并没有淡化,反而有更多时间精力寄托家人的情感。”12月13日,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的几位村民正围坐庭院喝茶聊天,谈到移风易俗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大家纷纷点赞。(12月23日 三明日报)
“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殡葬移风易俗,提倡改变传统殡葬方式,倡树文明、生态、节俭、绿色的殡葬新风。小蕉村逐步形成的群众自觉、全村参与,勤俭节约、科学文明的文明乡风,便是我省殡葬移风易俗成果的一个缩影。然而,多年陋习实现扭转,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遏制殡葬领域的不文明乱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殡葬活动由重物质重形式向重精神重内涵转变,让厚养礼葬、文明祭扫的观念渐入人心。
殡葬移风易俗需要制度规范。发挥街道、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积极性,将殡葬新风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摈弃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习气,发挥“村两委”、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群众在文明殡葬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殡葬移风易俗需要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线上线下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创新宣传形式,以戏曲、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殡葬移风易俗文艺作品,通过“表演+宣讲+互动”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抵制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
殡葬移风易俗需要榜样引领。发挥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婚丧喜事简化减办。借助“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把丧事举办情况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纳入其中,引导群众从自我、自家做起,改陋习、树新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让殡葬回归悼念本意,是对逝者更好的尊重和怀念。积极推进火葬、推广绿色殡葬、破除丧葬陋习、弘扬厚养薄葬的文明之风,势在必行。我们要在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真正实现殡葬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正气。(福州文明网 谢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