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在福建省东南的漳州边陲,有一个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的乡镇——诏安县太平镇,这里的村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手工技艺,其中具有当地特色的主要是藤编与漆艺制作这两项非遗项目。
藤编,汉中民间手工工艺制品之一,历史记载起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由藤条编制而成,图案丰富、种类多样,以其细腻、坚实、富有美感等特点令人称道,凝聚着汉中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创造,见证着当地代代相传的生活美学。2021年,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悉,太平镇林木茂盛,竹藤资源丰富,据镇里的老人讲,民国时期就有村民做竹编。那时候因为山多田少,农田种植的收入难以维持村民的生活,许多人外出打工谋生。后来一部分在广东谋生的村民回家,同时也把竹编这门手艺带回了家乡。勤劳智慧的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竹编作为传统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
经过多年的传承,如今村里的大部分男女老少都会做竹编,大山里的竹子、藤蔓经过村民们灵巧的双手编成了一件件竹篮、竹篓、竹筐,甚至编成一些精美的工艺品。据白叶村村干部老陈介绍,目前村里在做竹编的主要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不乏老人和孩童。年逾80的老人陈秀娇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手脚不如年轻时灵活了,但多年的编织已使她熟能生巧,只要有空,老人就会拿起手中的活,一如既往地做竹编,一天还能编上四五个竹篮。村里的小孩子放学后或节假日也会学做竹编去卖,赚点零花钱。
诏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唐代兴起后传承至今。漆画更是历史悠久,浙江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中,出土了一把漆弓,据考证,至今已有八千年历史,这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
中国漆器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了清代不但没有看到新的装饰手法,而且各种技艺相继失传,漆器制作日趋没落,出生在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的沈福文为复兴中国传统漆器工艺,于民国24年,经蔡元培介绍,东渡日本,入松田权六漆艺研究所精研漆艺,学成后刻苦钻研,制作出了几十种中国古代漆器工艺技法,又根据明代黄成手抄本《髹饰录》所记载制漆工艺,研究中国历代出土古漆器,并应用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造型、花纹、图案、色彩予以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创造出多种漆器装饰技艺。先后创办中华工艺社和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开中国工艺教育之先河,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诏安太平传统漆器髹饰技艺以手工制作,制作周期漫长,从底胎到髹饰层层上漆打磨,每件作品呈现出精美、光华、富丽、典雅之美。
今年来,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福建省诏安县太平镇在科下村沈福文纪念馆周边开展了“漆”妙无穷,尽“扇”尽美手工漆扇制作主题活动,与老师学生、家长孩子共同动手体验漆艺制作,让群众完成一场非遗传承之旅,解读蕴含在大漆流动中的东方美学。(诏安县委文明办 诏安县太平镇 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