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穿过一片木麻黄树林,再经过一汪清澈如镜的池水,沿三角梅簇拥的阶梯拾级而上,近日通过验收的东山县康美镇城垵村生命公园,绿意盎然地镶嵌在山坡之上。“能把‘身后事’安排得这么大气、整洁、漂亮,真是干了一件大好事。我和家人商量后,准备将我爷爷奶奶的坟墓迁过来。”城垵村群众孙坤灵说。
依山傍水,绿草成茵;以树为碑,与花为伴。2024年是漳州生命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像城垵村这样的村级生命公园,今年漳州市共新建370个。
四都村生命公园
今年来,漳州按照“生态性、节地性、公益性”原则,持续创新推进村级小型殡葬服务设施“生命公园”建设,有力破解群众丧葬费用高、传统公墓选址难、生态环境受影响、移风易俗阻力大、祭扫聚集隐患多等殡葬服务难题,回应群众对“逝有所安”的朴素期待。
突出“生态性” 倡导绿色殡葬
在沿海大通道漳浦县旧镇镇狮头村段,道路东侧的狮山山坡上新种植了一片荔枝树和龙眼树,树下四壁黄土的墓穴穴位错落有致,其中将安放可降解的骨灰盒。在这座狮头村生命公园“狮山园”内,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和回归。
漳州市推行小型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生命公园,按照“先公园、后安葬,建设顺序不能乱”“不砍树、多种植,林下空间来布局”的要求,坚持不改变地形地貌,不搞大拆大建、硬质铺装,依山就坡,稍作平整,多种植本土特色果树、林树,将荒山瘠地、低效山林地改造成枇杷园、荔枝园、柚园等集景观、人文、墓园于一体的生命公园,绿化率达到60%以上,并因地制宜推行草坪葬、树葬、花葬等生态葬法,实现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殡葬习俗有机融合。
霞美镇生命公园
在漳州,像“狮山园”这样的生命公园还有很多: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生命公园内蜜柚树繁茂,龙海区海澄镇黎明村生命公园掩映在荔枝园内,华安县湖林乡上田村生命公园则被樱花树环抱……生命公园建成后,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生命也得以回归自然。
突出“节地性” 发展新型殡葬
漳浦县南浦乡后坑村生命公园内,桃树下不少石块半埋在泥土之中,走近观察才发现,那是载有村民情感的“生命里程碑”。
南浦乡后坑村生命公园内,桃树下排列着半埋在泥土里的“生命里程碑”。
生命公园建设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明确“重生态、要节地,面积不超五亩地”“要覆土、不裸露,单穴不超零点五”的要求,严格按行政村人口数测算用地规模,每个墓穴不超过0.5平方米,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原则上每亩安置骨灰盒不少于300个。墓穴上方墓碑为卧碑式的“生命里程碑”,倡导采用天然化、生态化原石,枕地朝天,做到只能卧不能竖、形状自然像雕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
突出“公益性” 坚持惠民殡葬
漳州市坚持生命公园的公益属性,明确“建中心、管资金,公益属性是核心”的要求,建设资金以政府奖补一点、村财筹集一点、乡贤捐赠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明确禁止社会资本参与合资、合作、合建,并提倡为村里特困、低保对象、百岁老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先贤等提供免费骨灰安葬服务。在定价方面,收费标准委托第三方结合建设成本进行评估,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确定通过,确保穴位分配公平、收费合理、价格亲民,单穴价格大致在1000元至5000元不等,减轻群众负担。
大梧村生命公园全景
截至目前,513个已建成、82个在建的生命公园点缀在漳州595个行政村的青山绿水之间,未来可提供超60万个穴位及广阔的草坪葬、树葬、花葬空间,有效满足今后30年群众“就近安葬”“入土为安”的殡葬服务需求。
随着冬至将至,多个验收通过的生命公园将迎来首批迁回的骨灰回乡入园。“建设生命公园,满足了传统文化逝有所安、落叶归根的需求,让前人安息、后人安心,值得点赞。”平和县隆庆村村民蔡东良说道。(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