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厦门:90项网上网下活动彰显鹭岛文明风尚
http://wmf.fjsen.com  2024-12-08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image.png

闭幕式上,在“薪火相传”环节,师生联手传递厦门网络文明。(厦门市委网信办 供图)

开展90项网上网下活动,创作网络作品超3万件,全网总阅读量18.7亿……12月5日晚,第十三届厦门网络文化节闭幕式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举办,活动旨在总结、展示本届网络文化节成果,表彰在本届文化节中表演优异的单位及个人,彰显厦门市网络文明风尚,让网络文明之光竞相闪耀。

活动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市委网信办、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主办。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姚玉萍出席。

据介绍,本届网络文化节以“e赞祖国光辉岁月 网聚两岸融合发展”为主题,以网络文明建设为主线、网络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播厦门正能量,讲好厦门故事。活动自今年5月开展以来持续7个月,主办方特地设置“学习新思想”“两岸融合第一站”“高质量发展看厦门”“网络文明进行时”“品味别样厦门”“‘爱心厦门’网上行”“争做‘厦门好网民’”等7个板块,开展了90项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网络文化活动。闭幕式上,一个个亮眼数据彰显了本届厦门网络文化节的丰硕成果。

本届网络文化节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厦门高质量发展、厦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组织开展一系列网上网下主题宣传活动,创作一批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网络文化作品,传播网络正能量,讲好厦门故事,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作为厦门市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弘扬向上向善时代新风的重要平台,自2012年创办以来,厦门网络文化节已连续举办13届,先后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信工作创新实践50例”“2023年城市网络文明典型案例”。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完善,厦门网络文化节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拓展,已成为厦门市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知名品牌。

厦门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办好厦门网络文化节为抓手,打造网络文化新高地,构建网络文化新篇章,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网信力量。

同步

嘉宾精彩分享传递向上向善力量

5日晚的闭幕式晚会设置了三大篇章,分别是“向光逐梦”“e‘鹭’追光”“网聚成光”。在这三个篇章中,主办方特地邀请众多嘉宾现场分享自己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的动人故事。

向光逐梦

在“向光逐梦”篇章,厦门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用精彩的分享,诠释了厦门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的耀眼成果;台湾打击乐老师邓佳蓉与厦门理工学院教师郭肖华则分享了如何利用网络,推动两岸融合,构筑两岸心灵相通坚固桥梁的作用;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丽娜是一名国际主播,她现场分享了一个在老外眼中高质量发展的厦门,她的母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书记袁媛则为大家揭秘了学校各国留学生如何用网络记录和传播中国以及厦门发展的背后故事;网络文化的传播同样需要各类媒体的支持,厦门日报社的记者邵凌丰向现场观众分享了厦门日报社策划的“75年·75人”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的台前幕后,记者用真情讲述普通人的不凡,用报道承载城市记忆,让厦门故事在岁月长河中永不落幕;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将一线工作创作的诗歌通过影像艺术展示,让大家感受到来自一线的奋斗者、建设者,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所奉献的汗水和智慧。

e“鹭”追光

厦门是互联网产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也是网络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的文明城市。一束束网络文明之光,让厦门这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加光彩夺目。在第二篇章“e‘鹭’追光”中,厦门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郭宝郡作为网络文明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分享自己推广网络文明的“小妙招”;厦门六中教师陈琦则分享了厦门六中合唱团如何追寻网络文明这束光而成长起来的过程,随后,活动开启“薪火相传”环节,在陈琦的引导下,厦门网络文明建设在16名青少年使者间传递,这也意味着网络文明建设推广将在厦门更多青少年间传递;厦门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风情需要通过网络的传播广为人知,来自厦门同安区汀溪镇、有着20余年厨龄的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蔡盛坤,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厦门美食,爱上厦门的故事;同样是传播闽南文化,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陈心晖则分享了学校与海西晨报社合作开展“闽南非遗印象”系列活动,通过发挥学校和媒体合力的作用,让更多人看到闽南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网聚成光

网络文明需要汇聚每一份向心、向上的力量,只有聚集每一道网络文明之光,才能让网上的大流量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在第三篇章“网聚成光”中,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的龚影分享了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与厦门日报社联袂打造的《鹭哥鹭姐来说“市”》栏目,通过这个专栏用“小而美”的科普短文与短视频服务群众百姓的故事;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的医生阮楠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为广大市民百姓做健康科普的故事;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的汤梦达则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网络为广大市民群众做金融知识普及的故事;“育儿之路,网络为桥;亲子共读,情满鹭岛。”“厦门妈妈”钟怡音借助网络向“全国妈妈”推广公益读书会,让更多家庭加入到热爱阅读的行列中。网络传递教育和爱的光芒,让厦门这座城市因这些正能量的网络使用者,而变得更加美好。

晚会现场,主办方还分别为相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了第十三届厦门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优秀传播奖”“优秀创意奖”“优秀网民奖”,对他们在本届网络文化节中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希望他们未来散发更多网络正能量,继续成为引导更多人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之光。

故事

“海外新声代” 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她来自俄罗斯,是华侨大学的一名留学生,同时也是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的主播。昨晚,丽娜用一口标准的汉语介绍了她与厦门这座城市的7年情缘,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美好邂逅,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时,丽娜借助网络讲述厦门故事、传播中国故事的经历,更是让大家看到了网络的超级能量。

丽娜最初与中国结缘是因为看了英文版《红楼梦》,彼时,她眼中的林黛玉仅是柔弱之人。来到中国后,网络给予了她新的视角,林黛玉成为坚守自我、独立勇敢的女性。丽娜说,她在中国结识了众多优秀女性。在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和影雕”的传承人李雅华时,看到李雅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在泉州簪花体验蟳埔女的风情、在漳州与枇杷姐姐直播带货,她见证了中国女性在传承民俗文化与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作为。“这些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中国女性力量并非仅仅停留在文学作品的虚构之中,而是实实在在地活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丽娜说。

在丽娜看来,文化,似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将不同国家的人们紧密相连。“我愿成为这文化交流浪潮中的一朵浪花,用我在中国拍摄的视频,为更多国家的朋友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女性力量的磅礴与伟大。”丽娜说。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书记袁媛在昨晚的分享中介绍道,华侨大学汇聚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南非、印尼等29个国家的200多名优秀留学生,就像丽娜一样,他们以独特的“他方视角”和充满活力的“青年话语”,通过多语种短视频记录中国风貌。

袁媛说,这些留学生制作的“‘一带一路’我带路”“我在中国学绝技”“乡村振兴,真行!”等系列短视频,如同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网络的广袤田野中,已累计收获超2.2亿的播放量,“我们运营的多个海外独立账号,更是成为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这仅仅是个开始,留学生们背后庞大的亲友团,是我们传播的强大助力。”袁媛说,我们鼓励他们回到家乡,将中国故事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走进海外中小学、家庭与社区,真正实现哪里有留学生的足迹,哪里就有中国故事的回响。

借助网络 让更多人爱上闽南文化

自2016年踏上短视频创作之路,蔡盛坤便以“阿蔡美食教学”之名,坚持每日分享美食制作。8年来,在他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下,“阿蔡美食教学”全网总粉丝量已达 4179万。蔡盛坤说,如今的成绩都是网络文明坚持与付出的回报。他说,粉丝量这么大,对他来讲更是一种责任,他不仅要输出美食教程,更要注重讲好每道菜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爱上闽南饮食文化。

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厨龄的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蔡盛坤其实一直都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技能回馈家乡。蔡盛坤开始“触网”,让自己的技能发挥更大作用。除了拍摄美食教学视频,蔡盛坤还为同安的银祥食品、古龙酱文化园、北辰山酒业等众多本地企业直播带货,助力企业发展;参与同安各类美食活动,如乡厨争霸赛、美食节目录制等。“从央视到地方台,都有我传播厦门美食文化的身影。”蔡盛坤说,他还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反诈活动,获得 “湖里正能量” 称号。同时,他还担任各类厨艺大赛评委,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现厦门的多元魅力。“我爱我的家乡——厦门,我也将继续做好短视频内容,用好流量,为厦门网络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蔡盛坤说。

昨晚,来自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陈心晖讲述了学校与海西晨报社携手开展“闽南非遗印象”系列活动的情况。活动聚焦送王船、南音、漆线雕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厦门及闽南非遗项目,深挖其背后的故事,通过新华社App、学习强国App以及海西晨报融媒体平台等多渠道发布,还制作成电子海报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平均每期阅读量近百万人次,“像首期‘送王船’报道在新华社App浏览量突破100万,足见活动影响力。”(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