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 泉州
从“六尺巷”里感悟基层治理大智慧
http://wmf.fjsen.com  2024-12-06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住宅旁有一小块空地,与吴家相邻,吴家建房占用了张家的空地,家人写信告知宅基纠纷,张英看后回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主动退让三尺,邻居见贤思齐,也退让三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称之为“六尺巷”。后人从中汲取智慧,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成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制胜法宝。

六尺巷的故事,呈现了“谦和礼让、和谐共处”的基层治理方法,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要推动邻里之间少一分怨气、多一些和气,形成邻里和睦、谦让有序的社会风气。

俯下身子、调顺民心,化解矛盾要接地气。化解邻里矛盾纠纷,若仅停留在办公室,很容易凭借个人主观意念,不分青红皂白下决断,进一步激化矛盾。基层党组织尤其村(居)社区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巧用“六尺巷”的做法,主动深入到现场一线、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平安,倾听群众“心”声、找到问题症结、解决急难愁盼,让当事人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努力促成相互理解、各退一步的调解结果,维护礼让和谐的社会秩序。

摆脱“露怯”、钉准钉子,找回自信要有底气。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在处理复杂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时,如果心中没底,就容易在群众面前露怯、在基层事务上栽跟头。基层干部在处理疑难杂症时,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练就一番真本事,不因矛盾难解而畏难退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把矛盾纠纷调解往实处做、深处做、细处做,切实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撸起袖子、疏通堵点,解开心结要下力气。基层治理中,小区改造、道路修缮、工人欠薪等民生问题层出不穷,基层群众发生矛盾纠纷的成因千差万别。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基层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打通矛盾纠纷上的症结、解开群众心头上的心结。要对历史遗留问题“过筛子”,理清背后复杂的逻辑,采取“靶向治疗”,撬动问题解决,真正做到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诉群众之所求,坚决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泉州文明网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