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吴振湖 许琰 叶长江)
近日,家住三明市三元区的刘奶奶起了个大早,简单用过早饭,便乐呵呵地出了门——当天附近将开展一场义诊活动,可以借此机会再“查查体”。
在三明市“百龄之家”乐活社区,临时搭建的诊室里人头攒动。医生正忙着为前来的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奶奶,您的血糖有点偏高,日常饮食可得注意些”。刘奶奶认真记录下医生叮嘱的每条养生建议。
近年来,三明市持续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搭建智慧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等措施,推动养老服务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土豆炖牛腩、红烧带鱼、西红柿炒蛋……每到午餐时分,尤溪县西滨镇双洋村长者食堂便热闹起来,大厅里不仅有饭菜的香味,还有老人舒心的笑容。
“有了长者食堂荤素搭配的营养餐,不仅不用自己做饭,身体状态也好了不少。”87岁高龄的王冬英是食堂的常客,作为空巢老人,长者食堂的出现,让她和在外务工的儿子都安心不少。
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其乐融融的就餐环境,更是拉近了乡亲之间的距离。村“两委”成员定期与村内老人一同用餐,推动“餐桌议事”,通过长者食堂的餐桌共商难题、共解矛盾。
日常饮食有人关心,“银发一族”的文娱生活,也同样有人上心。
趣味丰收节游戏、火龙走秀、写福送福、手工制作扫帚展示……不久前,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洋元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秋重阳主题活动。村里的老人展示自己在村乐龄学堂所学技能,为大家带来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节目,整个村子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
沙县小吃闻名全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营小吃店,老人留守在家的现象较为普遍。截至目前,沙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81%。与城镇老年生活相比,农村老年人在文娱活动等方面更为匮乏。
近年来,沙县区着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文明创建,致力于打造“学养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把老年大学的理念植入社区、农村,在全区范围内兴办乐龄学堂,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如今,沙县区已创办乡村乐龄学堂79所,区老年大学及文旅、卫健、教育等部门还牵头组建专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师资能力培训。
在大田县,当地立足实际,整合养老院、社区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服务资源,依托服务覆盖全县的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培养孝老员队伍,为身处山村的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大田县民政局局长黄桂珍介绍,结合本地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通过平台指挥、资源整合、需求呼应、辅具融入、服务规范五个做法,响应老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要,做实“事业+产业”养老服务新业态,打造“保调度、保供给、保效率、保覆盖、保质量”的幸福养老服务新样板。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为4.5万名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超112.2万人次,并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