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对外公布《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作为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其中有一条规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未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
《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是一部有关心理健康促进的法规,却强调学生手机的使用问题,其背后的深意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在数字化时代,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经全面走进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公众现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然而近些年来有关中小学生手机的使用问题,却也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
手机犹如一把双刃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深远且复杂,它既可以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窗口,又可以是潜藏危险的陷阱。特别是现代化的智能手机更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成为了公众最常用和最喜爱的现代化媒介,是很多人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然而智能手机的负面作用也开始不断显现,很多成年人无法较好控制自己,过度使用甚至沉迷其中,而未成年人手机依赖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控”,导致近视率上升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广大家长和学校对此往往是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去面对。
当手机使用问题不只是关乎未成年人学生的学业,更关乎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时,我们不能不有所警觉,而且不止于此的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其它相应的风险也是现实存在的。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比较弱,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智能手机里很多不受规制的内容极易超出他们的心智掌控范围,造成负面效应的几率远远大于正面效应,甚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手机依赖不但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大敌,还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因此严格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必要之举。
当前限制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是一个全球性现象。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中呼吁,全球中小学禁止使用智能手机;中国教育部2021年下发管理通知,要求“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韩国担心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形成依赖、危害精神健康,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日本及美国个别州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通过法律或政策等形式推行相关限制措施。
对未成年人手机使用进行科学管控,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校协同是关键。家长要以身作则,在适度使用手机方面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手机的使用场景和时间,让他们在模仿性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到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培养他们自律和理性的使用习惯,减少手机对他们的潜在危害;家长要与学校密切沟通合作,将学校的手机管理办法延伸至家庭场景,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禁止手机进入课堂、限制手机进入学校等相关工作,共同引导未成年学生养成科学适度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厦门文明网 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