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是“岁月之眼”,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见时代变迁。这里有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有动人心弦的发展历程。这些精彩内容能让“讲道理”的思政课变成“讲故事”。当档案馆牵手思政课,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10月初,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访了市档案馆、市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等学校,得出了答案。三明市档案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12月,市档案馆上榜福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自2023年5月搬迁至新址以来,该馆整合优质育人资源,打造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政课程,精心设计“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实践教学活动,助力推动形成具有三明特色的“大思政课”教育新生态。
学生在展厅开展寻宝活动和观看纪录片
以文化人讲好档案里的故事
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也应走入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课,也是三明市档案馆编研开发科科长陈琳记忆犹新的一堂课。
9月6日,在三明市教育学院附属小学阶梯教室里,迎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陈琳动情讲授“开学第一课”——《档案是什么》。
“暑假去旅游了吗?”“是怎么去的?”陈琳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切入,得到了台下一双双争相举起的小手的热切回应。
“如今,我们的交通工具有动车、飞机,还有私家车。你们知道,当年爷爷奶奶是如何出门的吗?”抛出第二个问题后,陈琳在大屏幕上展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明城市面貌。一张张黑白照片,反映出六十多年前这座山城的生活状况——泥泞的土路、晃悠的浮桥,出远门的市民要走很长的路、过很险的桥、坐很久的船,才能踏上去往外地的班车。
“如今,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呢?”沉浸在对历史画面不可思议中的孩子们,又被陆续出现的一张张当代城市的影像震惊。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六十年时间,家乡竟完全变了样!”孩子们发出惊呼。
在三明城市建设历程中,三明钢铁厂的存在举足轻重。孩子们认真聆听陈琳介绍钢铁厂崛起的历史。得知从铲起第一抔厂区的土到第一炉钢水的炼成,仅花了8个月时间,孩子们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建设三明的十万大军,是因为足够优秀,才能让这座城市,在短短的时间内平地而起。”陈琳动情地说,“虽然我们的城市还不够完美,但这是一代代人努力的成果。无数前辈奉献才智和汗水,让我们有了今天更美好的生活。”
档案中所保存和展现的城市变迁带来的冲击,让不少孩子眼睛湿润,在“寄存梦想”环节,纷纷写下了心底的愿望。
“我要成为科学家。”五年级学生叶长煌和应茂辉说。叶长煌的爸爸是运竹工人,常年在外地,妈妈是清洁工。应茂辉的父母在常州市开小吃。他们都希望能发明好用的东西,让父母不那么辛苦。“长大后,我要当兵,守卫国家,保护人民!”二年级学生张纯祎立志和三明建设者一样,赤诚报效国家……
一个个甚至用拼音标注的梦想,被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信封,郑重地交到三明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手中。
看着这群质朴的孩子,陈琳想起了去年该校六年级的孩子,第一次走进三明市档案馆的情景……
以史明德 办好时光里的展陈
去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40余名来自三明市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校长的带领下,唱着红歌,踏着整齐的步子,走进三明市档案馆。
上了先导课后,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展厅。在听讲解之前,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三明市档案馆“藏宝图”。这份藏宝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中的答案要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才能找到。
“列东大桥桥墩建设是最艰难的,当时我们没有抽水机,12月寒风凛冽,一名党员带头跳入桥墩,在他人的接应下,把水一勺勺舀出来,接着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大家20分钟换一班,用信仰和毅力筑起了坚实的基座……”跟随在讲解员胡莹身旁,孩子们了解了三明城市发展历程,第一次接触不少地标性建筑的历史故事。他们有的坐在地上认真听,有的趴在地上认真记。
“1959年1月2日,____结束了福建手无寸钢的历史。”“为平衡三明的轻重工业,陆续有____家上海轻工企业搬迁至三明。”……藏宝图里,串联起三明这座工业城崛起的历史,也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完成“寻宝”后,他们在三明食品厂门市部的柜台,开心地拿到了一份作为奖励的糖果。
来到沙县小吃展厅,一些孩子在地球仪上急切地寻找父母开小吃的地方,自豪地回答问题。
“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我们希望他们在档案里体验不同人生,走近更多的榜样人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明白拥有知识的重要性。”副校长徐尔进真切地道出了带孩子参观档案馆的初衷。
档案里的文字和图像,总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予人们不一样的启发。走进三明市档案馆,就如同走进了这座城市的“时光隧道”。依托《守藏见证如画三明——与祖国同兴与时代同行》主题陈列、《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红色珍档专题陈列资源,三明市档案馆推动馆校联盟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如今,拥有博古通今的资料和别出心裁的展陈的三明市档案馆,已实现与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和三明水利电力学院三所高校签约。
因材施教 打造全龄段的课堂
思政课,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才能讲得活、说得透那些深刻的真知灼见。
三明市档案馆外形如同藏书阁,隐喻着典藏文库建筑的身份。馆内更有乾坤,2.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配备完备的硬件设施,20万卷馆藏档案资料详尽记录三明新兴工业城市的诞生历程、三明人精神共识的凝聚过程以及三明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牢记于心、付诸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动实践。
专注于馆藏的同时,巨大的展馆空间也给了三明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设计开发特色展陈的底气和天马行空的舞台。这里有展示“与祖国同兴、与时代同行”城市特点的主题展《守藏见证如画三明》,有颂扬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专题展《信仰的力量》,另外,讴歌中国人诚信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的专题展《客家契约文书展》正在筹备中。
20万卷馆藏资料中,三明市档案馆甄选600余件档案,采集10余位亲历者口述资料,挖掘50余个档案背后的故事,在展厅内复原三钢钢铁厂1号高炉、三明食品厂门市部、麒麟山公园等多个场景还原三明记忆,并在展厅中设置多个互动专区,创造时空隧道,打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增强现场教学吸引力。3000平方米的展区,三明市档案馆物尽其用,娓娓道来一段段厚重深邃的过往。
好的故事,不能缺少优秀的讲述者。三明市档案馆组建的讲解团队,由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全省档案专家等业务过硬的青年干部组成。针对不同年龄段,定制了面向未成年人、高校师生等不同人群的5套个性化讲解词,设计了《档案在你身边》《走进档案寄存梦想》《麒麟山下的守望者》等多堂引导课,打造了包含“上导课——看展览——听讲解——谈心得”教育流程,增设趣味环节、实践环节,坚持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增强现场教学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这个犹如万花筒的展馆里,小学生体验“展厅寻宝”,与家乡“初识”;中学生参与“给未来的自己寄一封信”活动,用筚路蓝缕的创业发展历程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梦并为之奋斗;增设“档案实操”环节面向大学生,带他们参观库房、查档案大厅及参加实训基地,体验档案查阅和立卷过程。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我们将致力于打造辐射全龄段的大思政课堂,每个年龄段都能在馆中找到共情点。”陈琳告诉记者。(三明日报全媒体 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