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城市泉州古城一角。泉州晚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英杰 摄
泉州把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文明城市创建有机融合,精心呵护世遗文化,接续传承文化基因,助推古城蝶变复兴。
突出体系建设,做好“保护”文章。加强1+N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体系建设,成立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并将7月25日定为“泉州世界遗产日”。创新探索司法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立全国首家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泉州文化遗产法治守护基地。颁布和修订《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等保护管理法规7部,以法治化力量为推动遗产保护传承保驾护航。结合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古城“1+2+3”文旅综合片区建设,落实“七个一”示范工程,改造提升64个古城项目、698幢(条)历史建筑(古街巷)。实施安平桥、顺济桥遗址等11个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改造提升小山丛竹、一峰书院、刺桐讲坛、温陵论坛、梧林古村落等一批传统文化阵地,6.41平方公里的泉州古城在美景、历史与情怀中焕发新活力,成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古城保护“活样本”。
突出品牌塑造,做好“传承”文章。围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世界遗产城市IP,利用世遗文化丰厚资源,培育新时代的文明新风,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深化“文明刺桐城·有礼泉州人”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泉州·精彩文旅”系列活动,把主流价值融入古城人文景观、融入群众生活。设立100个非遗传习所、1000个非遗展示点,每年举办展陈交流活动超100场。推出12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融入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等宣传内容。实施非遗进古城,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等泉州特色文化在古城街区常态展演。策划开展“世遗泉州推荐官”“宋元中国看泉州”“世遗礼物”等新媒体宣传。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常态举办外来务工人员除夕晚会、“闽台对渡”“暑期活动营”,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国际木偶节、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丝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以“群众的节日、文化的盛会”让市民共享世遗文化的盛宴。打造中山路、西街、金鱼巷、旧馆驿、三朝巷、甲第巷、市舶司等文化品牌,塑造了一批蕴含文化灵魂的城市载体。
突出活化利用,做好“弘扬”文章。在加强古城保护的基础上,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与文物“活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开展经典诵读、非遗制作、文化表演等活动,广大群众在深度参与和体验中接受思想洗礼、充盈精神世界。依托2715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线上线下宣传和推广活动,把古城之美、文化之美及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机结合,以文惠民、以文化人。启动“文化泉州云”项目,实施“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动,推出特色表演、非遗体验、年俗活动、惠民演出等地方特色活动,引导人们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年受益群众超800万人。(福建省文明办、泉州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