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0月21日讯 周秀珠从教30余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优异。曾代表建瓯市参加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南平市优秀青年教师”“建瓯市优秀青年教师”“建瓯市教坛新秀”等。连续担任30多年班主任,所教班级学风浓郁,班级多次获得荣誉。她对教育事业满怀热情,以赤诚之心书写教书育人的华美乐章。
教学教研比翼双飞
长期从事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周秀珠,清楚对事业的追求就如同赶海,临海滩者拾蚌蛤,入浅海者得鱼虾,历深海者才能擒蛟龙。因此,从教以来,她不间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以此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她与时俱进,勤于钻研,精益求精,形成了“趣·实·新”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周秀珠力求创建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让孩子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她经常说:“对我来说每天的讲台都是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老师,每堂课都必须全力以赴,把全新的知识带给学生,把精彩留给课堂。”30多年的教学生涯,周秀珠总是这样要求自己。
更让人敬佩的是周秀珠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爱。2021年她生病手术住院,病情才稍稍好转,便不顾医生的劝阻匆匆返校,边治疗边上课。她腰部疼痛,行走艰难,但她仍弯曲着身子,扶着讲台顽强坚持,从未落下一节课并利用微信群坚持为学生答疑解惑。正是凭着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爱,她所任教的学科班级教学成绩连年在建瓯市数一数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在教研和教学实践中,周秀珠更是以其丰厚的实践经验功底,敏锐的视角,扬起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帆。她先后在全国、省、地、市课堂教学评优荣获一等奖。她还主动承担地、市公开教学,观摩教学达10余次。她总是不忘总结教学规律方法,把实践经验升华为可供借鉴的教育教学理论,思考不止,笔耕不辍,她撰写了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问道辐射教学寻觅教学蹊径》《扬起识字教学的风帆》《快乐读书吧 为阅读续航》等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地、市荣获一、二等奖,并在CN刊物上发表。
教书育人齐头并进
做一名爱学生的“好老师”一直是周秀珠执着的追求与梦想。从青涩到成熟,在三尺讲台上,她始终把热爱学生的职业使命书写在教学第一线上。经历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她深情感慨地诉说着:“对于我所教导的学生,我竭尽全力地做到多一度关怀。”
其实在周秀珠的从教生涯中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2022年,她得知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丧失劳动力家庭陷入困境,她二话不说,将500元送到那名学生手中。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更是给予那名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她说:“假若我是那个家庭的孩子,我能否更加理解那位学生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周秀珠就像一位母亲一样,真正做到了设身处地,把她的爱心毫无保留地给了那位学生,给了他最坚定的支持和最温馨的关爱。
周秀珠认为,班主任应多一点问的“学问”、谈的“技巧”、观的“本事”,只有对学生多问、巧谈、善观、深思,施教时才能投准思想之“石”,推开心灵之窗。在她发黄的日记本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把教师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砾,教师用爱心去砥它、磨它、浸它……经年累月,砂砾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岁月可以证明,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无私地实践着。
千里支教逐梦未来
2021年8月,怀揣梦想的她告别故土,从闽江之滨,跨越2000多公里,只身一人来到了黄土高原深处的一个边陲小县——宁夏隆德,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宁支教之旅。
支教,第一考验就是要尽快适应大西北的恶劣气候,在南方小城生活了50年,突然来到这海拔更高、紫外线更强、风沙加高寒的宁夏,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初到隆德,因水土不服,周秀珠出现过头昏耳鸣、膝盖疼痛、胸闷气短等多种症状。但是,领导同事的关怀备至,学生们的朴实可爱,让她克服了这些困难。
初到新的工作环境,周秀珠便与当地的老师一起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支教的日子忙碌而充实,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她更加用心地备课、磨课。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让边远学子插上腾飞的双翼,走出大山,逐梦未来。
但周秀珠清醒地认识到,一年的支教,力量是有限的。怎样把支教时间有限变为“无限”,将一年支教期延续下去她和受援学校一起,创新性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借力云平台与福建名校及名师工作室的专家进行线上远程对接,同步进行观课、议课,开展线上课堂教学会诊,进行优质资源共享。远程同频教研的举措,大大提高了受援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更护花。怀揣教育梦想的周秀珠,一定会继续逐梦前行,追寻幸福的诗与远方。(南平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