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三明:移风易俗让贫穷村变示范村,村民住上别墅
http://wmf.fjsen.com  2024-09-14 20:32:58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兰楚文

“小蕉村吃上‘旅游饭’,走出致富路,就是精神文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典型。”9月1日,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原主任、二级研究员郑有贵评价说。

当天,福建省纪念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40周年座谈会在三明市举行,与会人员前往万寿岩遗址、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等地考察,调研精神文明建设的“三明经验”。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福建省的示范村,源自小蕉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用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村民移风易俗、转变观念,再赋能乡村在环境、经济上的全面振兴,小蕉村守好青山绿水,吃上“旅游饭”,让村民们住上了联排别墅。

吃上“旅游饭”,走出致富路

从三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大约10公里的车程,便能从繁华闹市抵达静谧乡村——小蕉村。

8月29日,澎湃新闻重访三明,走入小蕉村,眼前一片开阔,周围森林环绕,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一排排村民别墅整洁有序,犹如世外桃源。

但在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村民的记忆里,过去的小蕉村村居破旧,道路泥泞,各家各户旱厕随意排放,污染沟渠;而村民居住的老房子夏天炎热不堪,冬天阴冷透风……不要说外来游客参观,就是本村人的生活也有诸多不便。

据三明日报报道,2009年起,小蕉村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经验,并决定将“乡风文明”作为村庄建设的核心动力。2011年起,小蕉村一面抓村居环境治理改善,另一面抓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小蕉村党支部副书记练玉英向澎湃新闻介绍:“小蕉村全村只有78户367人,是一个小而美的村子。这几年,我们通过重新规划改造,把村民们旧的木头房子拆除,新建了一期17栋‘联排别墅’。同时,还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污水管网、煤气管网全部下地,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外,小蕉村又打造了5个美丽“微景观”,近两年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新农村社区样板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等称号。

如今的小蕉村,不仅留得住村民,也留下了游客。

练玉英介绍:“我们坚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对村中的一些老房子进行活化利用,比如改建咖啡屋、农家乐小院等,在扩大业态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原主任、二级研究员郑有贵认为,小蕉村吃上“旅游饭”,走出致富路,是精神文明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典型,这是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探索,促进了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他还表示,三明市小蕉村等一大批集体经济发达村的实践也表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是一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破除红白喜事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在小蕉村,“焕然一新”的不仅是环境,还有村民们的生活观念。

郑福财是率先响应小蕉村“移风易俗”号召的村民,见证了村里风气与观念的改变。他对澎湃新闻回忆:“2019年,我父亲去世,我就想积极响应村两委提出的移风易俗,简办丧事。”

起初,郑福财这样的想法却受到了家人和村民的反对。“当时村里也传出一些声音,有些人就觉得丧事怎么可以办得这么简单。但我觉得,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尽到了孝道,老人过世我们也没有留下遗憾。”郑福财说,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村两委的引导,最终和家人达成一致,响应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将一般7天以上的葬礼缩减为2天,30桌以上的席面缩减为3-4桌,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时间,也避免了食物的大量浪费。

练玉英表示,郑福财起到的带头作用意义很大,村党支部给他颁发了移风易俗典范奖牌。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争相效仿。村委会则趁热打铁,引导村民破除陈风陋俗,村里的风气为之焕然一新。

“原先,村里有攀比(风气),你办几桌,我要办得比你更多,好像这样才能体现孝顺,浪费严重。现在好了,大家都简化了流程,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了。”郑福财说道。

十多年过去,一个宜居、宜游的小蕉村呈现在众人眼前。据练玉英介绍,小蕉村还搭建了文明实践大舞台,通过自编自演节目、政策宣讲等形式,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小蕉村还成功举办“蕉野乐”、“小蕉夜市·乡村文旅嘉年华”、乡村音乐节、荧光夜跑、红歌赛等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些举措带动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打响了小蕉村的文旅品牌,真正成为三明市西部的城市后花园。”练玉英说道。澎湃新闻记者 郑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