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正值农历八月初一,车行寿宁县平溪镇,只见田间地头稻穗低垂、葡萄串串、锥栗点点……一幅优美的丰收画卷。在燕窠村彭地自然村的一处茶园机耕路上,村民在开挖路旁泥石,对机耕路进行修整。
这是该村举办的修路节。修路节亦称开路节。在彭地村,每年农历八月初一,秋收开镰前,全村男劳动力都放下手中大小事务,参与道路修整、沟渠清淤等,迎接秋收大忙季。
彭地村网格员吴岩福介绍,该村的修路节已有300多年历史,始于明末清初,是为迎接秋收而生。在那个交通基本靠步行的年代,为适应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一代代人捐资投工投劳接力修路造桥,最终将修路演化成一项传承乡风文明的传统活动。
党建引领党群齐心,开路造桥造福乡野。1995年,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彭地自然村采取“上级补助+村民自筹+社会捐助”的方式修建了第一条通村公路。此后,村民通过修路节劳动,自觉维护进村道路。面对雨天难行的进村道路,村民又齐心捐款硬化村道。
2015年至2016年,该村村民累计捐款100多万元完成村道硬化。此后,又捐款修建村中巷道与茶山机耕路等。如今,通村道路虽已纳入镇里道路管护,但只要出现塌方,村民都会第一时间自觉处理,修路节义务修路的良好文明风尚一直在传承。去年以来,村民又自发捐款8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完成2条村道硬化、4条机耕路修建,还将旧学校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
榜样示范,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平溪镇贯彻“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跑,群众参与”的理念,深入开展“党建聚力为民,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以“家园党建”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将彭地修路节的意义拓展延伸,在全镇大力弘扬义务修路、捐资助学等文明新风尚,让特色文明乡风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闽东日报 吴苏梅 缪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