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石狮:谈“知恩图报”与“施不望报”
http://wmf.fjsen.com  2024-09-09 19:26:09 来源:石狮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在人生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遭遇风雨,也会沐浴阳光。对于困难学子而言,求学之路尤为艰辛,但幸运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或组织伸出援手,用爱心和温暖为他们点亮前行的灯塔。每年8月,石狮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奖学助学活动,送上一份份暖心关怀,助力学子筑梦未来。

开学前夕,石狮市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会长林丽娜收到一封《感谢信》。信中,得到阳光太太资助现已步入大三的小陈,向林丽娜反馈自己的学业情况,并向协会再次表达感谢。值得一提的是,小陈在大学期间,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积极参加助老助残助教等志愿服务活动。类似关于感恩的反馈,在石狮受助学子中有不少。如,去年7月网名为“强巴拉”的受助学子,连续第三年向石狮“慈善学子”工程捐款1万元。

爱心与感恩,是一场“双向奔赴”!不断传递、延续着曾经施予或接受的那一份爱心。这一过程也带出了一个话题——“知恩图报”与“施不望报”。“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于感恩这一话题,在古文或典故中,人们站在施助者与受助者两个角度作出两种不同表达——

知恩图报,是受助学子应有的品德。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一份责任——那就是将来有能力时,要回馈社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彰显。毋庸讳言,绝大多数受助大学生能怀感恩之心,但也有个别缺乏感恩意识。早年,国内某地5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因“不感恩”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施不望报,则是捐赠者的高尚情操。爱心人士能够无私地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捐赠者在给予帮助时并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无需任何条件或交换。正是这种施不望报的精神,鼓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行列。慈善绝不是施舍,实质是双方的相互尊重与人文情怀,是人类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大学生小陈的《感谢信》、反哺慈善的“强巴拉”,这些受助学子感恩回馈的故事,正是“知恩图报”与“施不望报”精神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生动写照。需要指出的是,助人者与受助者之间不可“一捐了之”,而应建立更加平等、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受助学子的学习情况与存在困难,有利于受助学子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成长,也有利于帮助受助学子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入能力的提升。当然,这对于助人者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狮市委文明办 李芳怡 石狮日报 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