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课间活动管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要求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拖堂”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课间活动一般不少于10分钟,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9月3日 东南网)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消失”的现象引发高度关注。教育部也多次强调,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福建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对纠偏这一现象的积极行动。
有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课间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课间10分钟消失”不仅会导致出现近视、肥胖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把课间充分利用好,其实就是在校园管理安全有序和孩子成长充满活力之间找到平衡。丰富学生们的课间生活,也体现着教育教学工作由“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福建发布的通知里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提前谋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及周边可以使用的体育、文化场馆,拓展活动空间,创设活动场地,配备活动器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也就是说,除了课间时间更有保障,学校和教师还要让孩子在课间有更多的放松选择,以实现“量”和“质”的双重提升。而在这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能让学校和教师更充分地意识到,让孩子休息好、玩好,同样是一种教育责任。此前已率先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的北京一六一中学,就通过优化设计校园长廊、种植园、美术作品展览区等,丰富课间活动供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障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是学校真正落实“五育”并举的试金石。
此外,让课间动起来,还需要家校“合力”。家长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孩子“学习”和“休息”的关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焦虑与紧张,要明白,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奔跑和学习一样重要。同时,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加强孩子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给予学校更多理解和信任,在出现问题时依法理性维护权益。
保障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既是对学校教育环境的一次转型改造,也是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空间的重要一步。由此,才能为孩子们茁壮成长打造更优质的校园环境和教育空间。(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