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落实未成年人模式需要多方共同发力
http://wmf.fjsen.com  2024-08-13 11:59:43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青少年模式是未成年人模式的前身,是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防火墙”。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的App未设置青少年模式;有的平台虽设置有青少年模式,但实际操作中,未成年人却能轻易绕过限制进行游戏、充值;还有部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为获取经济利益,想方设法架空青少年模式。此外,一些App打开青少年模式后,画风过于低幼也为不少家长所诟病。(8月10日《法治日报》)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即青少年模式),从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规范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此外,该模式还禁止未成年人使用平台的打赏、充值、提现、直播、发布观点等功能。目前,不少短视频、直播平台设置了青少年模式。

但由于青少年模式并非强制,一些平台在利益驱使下,只在形式上满足监管的要求,而在实际运营中把控不严格、不规范,使得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正如媒体调查发现,有的平台虽然设置有青少年模式,但在观看40分钟视频后会自动跳转回正常模式;有的平台只需输入家长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认证,让孩子能轻易绕过限制进行游戏、充值;还有的平台未设青少年模式,推送“少儿不宜”内容,甚至将逃避青少年模式监管做成了生意。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不仅给未成年人带来伤害,还可能影响到社会安宁。比如,未成年人沉溺于短视频、直播,网络空间存在的暴力、低俗、恶搞视频及直播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充值打赏等乱象,不仅可能遭受财产损失,还可能受到“三观不正”信息内容的毒害。现实中,未成年人模仿视频内容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专家表示,对于未成年人容易接触的平台,很有必要设置未成年人模式。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把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的特点,设置未成年人模式。

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不只是平台基于社会责任的自发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将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无疑是从法治层面进一步明晰和强化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并致力于推动未成年人模式有效落实,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所有未成年人容易接触的平台,都应坚持以青少年利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建立强制性更高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流程审查,以及更严密的未成年人支付验证机制等。

相关部门应加快《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的制定实施,明确平台应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提供怎样的内容,并强化对各类App的监管,督导平台严格落实未成年人模式设置要求,对阳奉阴违、形同虚设等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尤其是家长,更应履行好监护职责,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构建起防范严密、没有纰漏的未成年人模式。(泉州文明网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