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马丹凤)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近年来,三明市不断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深挖活用朱子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出万寿岩、朱子文化园、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世界客属祭祖大典等文化地标,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标识体系。
历史文化涵养城市底蕴
篝火、灯光,活力四射的两岸大学生和他们的地景艺术作品点燃了万寿岩。8日晚,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首届万寿岩两岸青年地景艺术创作周闭幕在即,来自7所台湾高校、9所大陆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聚在一起,盘点此行的种种收获。
在青春与古老的碰撞、保护与传承的接续中,万寿岩遗址彰显出别样的文化魅力。
2000年,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两度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多年来,三明牢记嘱托,持续加大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力度——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完成《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颁布实施《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先后投入1.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管理体制,举办万寿岩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岩宝”IP并推出系列文创产品……
如今,万寿岩遗址已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5个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之一,入选“十四五”全国大遗址名单。作为文化地标,万寿岩遗址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2023年,岩前村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旅游消费同比增长200%。
以传统文化涵养城市底蕴,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三明的“王牌”不只万寿岩遗址。
三明是“朱子故里,闽学源头”。1982年,记载着“朱熹,高宗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生于南剑州尤溪县”的《紫阳朱氏建安谱》,在三明市梅仙镇乾美村被发现,此后三明市掀起朱子文化研究热潮。挖掘、收集、整理、展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三明市的朱子文化遗产内涵不断丰富。
制定《朱子文化(尤溪)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推动朱子文化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建成朱子文化园、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等,将公园、火车站、县城主干道等打造成具有朱子文化元素的“文化会客厅”;举办朱子祭祀大典、朱子文化宣传周等活动,开发“朱子之路”研学产品,推出朱子文创……朱子文化正被打造成为三明城市品牌。
红色文化浇筑城市脊梁
7月29日,“红色印记 岁月留影”中国电影文化艺术海报巡回展(三明市书画院站)开幕。三明市书画院展厅内,《钢铁战士》《红色娘子军》《焦裕禄》等100幅珍贵原版的红色电影海报吸引人群驻足观看。
影片中的红色故事与三明这片红色热土相得益彰。三明全域为原中央苏区范围,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红色文化滋养着这片土地。
在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游客一拨接着一拨前来参观。《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专题陈列厅是馆内游客最多的区域。“这本1932年印制的40页号谱,是一位红军失散司号员用一生守护下来的无价之宝。”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游客在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前久久驻足。
在泰宁县杉城镇红卫村“红军街”的一处老宅中,79岁的讲解员陈凯中指着墙壁,向研学团成员讲述红军标语保护的故事。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街”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
为做好遗址保护、研究挖掘、宣传教育、文旅融合等“红色+”文章,近年来,三明市颁布《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推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迈上法治化、常态化轨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央红军村”命名保护工作,打造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示范;推进总投资50余亿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建设,使革命旧址遗迹的保护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乡村旅游发展相互促进……一系列措施下,红色文化闪耀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传统非遗融入城市生活
手持将乐窑烧制出的茶具品茶,桌摆客家“八大碗”、“游浆”豆腐、坂面老酒等特色美食宴客,耳听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宁化客家山歌……丰富的文化遗产让三明人的生活别具韵味。
在泰宁县古城景区,循着锣鼓声走进大众茶馆,眼前的戏台上,梅林戏演员水袖翻飞。泰宁梅林戏起源于清朝,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古老的戏曲融入现代生活,泰宁县一方面以大众茶馆为平台,将梅林戏与古城旅游深度结合,另一方面坚持常态化公益性惠民演出,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梅林戏。
在宁化县“客家祖地”景区,沿着通往正殿的甬道前行,客家的历史脉络在两侧石壁、石柱上被刻画得清晰而厚重。1995年,在宁化县委、县政府的筹划及海外华侨华人的鼎力相助下,世界首座客家公祠在宁化县落成,并于同年举行了首届世界客属祭祖大典,这一大典也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成功举办29届。每逢盛典,全球各地的客家人到此寻根,乡愁有了归宿。
……
数据显示,三明全市共拥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41名。近年来,三明市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政府、非遗传承人和群众的共同守护下,一项项非遗得以活态传承,融入三明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