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莆田涵江:希望的田野铺展乡风文明和美新画卷
http://wmf.fjsen.com  2024-08-01 18:07:11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盛夏的涵江和美共融,田畴沃野处处是好“丰”景,一幅村美人和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正精彩铺展。

今年以来,涵江区深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立足实际,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用“数智”激活集体经济引擎,绘就“绿盈乡村”新图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眼下,全区正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多元路径打造农村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涵江样板”。

涵江1.6万亩早稻喜开镰。涵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又到一年夏收忙,满地稻花香。7月中旬,涵江1.6万亩早稻喜开镰。

这天,记者来到赤港华侨农场看到,1000多亩稻田阡陌纵横,稻谷颗粒饱满,满地铺金。为防范台风“格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涵江区华力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一条龙“保姆化”服务,四五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收割、脱粒、碎秆还田一气呵成,争分夺秒确保粮食尽快颗粒归仓。

合作社负责人林全明说,他深切体会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正惠及千家万户,“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弯腰挥镰刀”的时代已经过去,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科技赋能彻底“解放”了种田农民。就拿收割来说,一亩稻田人工收割需要半天,机器以超高的效率与精准度仅10分钟就能完成,不仅让农民告别“农忙”,还乐享科技种田带来节本增效的硕果。

7月18日,一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现场观摩活动在江口镇东大村举行。只见农机手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行驶而过,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稳稳地立在水田中。涵江区大东大农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林叶熊介绍,这项新技术可使插秧与施肥同步完成,是一种定位、定量、均匀、可靠的施肥方法,有可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污染、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等优点。

林叶熊也是省级农业物联网基地——信田农业基地的主理人。他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通过引进监测、灌溉、数据分析等“天眼”系统,为1200多亩土地开展智慧化、可视化、精准化的气象环境监测,并利用“智慧农机”平台,建设“未来农场”,探索粮食生产一体化解决方案。连日来,他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表示,作为农业从业者,更应融入农村改革发展中去,提升科技种植水平,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样板。

仓廪实、天下安。涵江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创新处级领导挂钩督导百亩粮食高产优质示范片机制,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专家强化技术指导,建成高标准农田4677亩、改造提升2000亩,通过吸引人才及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等,改变传统生产和管理方式,带动8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走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动亩均产量增长10%,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68万亩、产量稳定在2.36万吨以上,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白塘镇双福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涵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

连片的蔬菜基地、满山碧绿的蜿蜒茶垄、接踵而至的游人、热闹繁华的村庄……在涵江,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脉搏强劲。近年来,涵江区积极拓宽发展思路,从“造血、生血”入手,通过探索创新路径、立足资源优势、释放政策活力等,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去年,全区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行政村超50%,农民人均收入达2.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至1.8。

举办“莆阳爽夏·寻韵水乡”系列文旅活动。涵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个夏天,白塘镇双福村人气爆棚。以荔为媒,涵江“莆阳爽夏·寻韵水乡”系列文旅活动吸引超20万人次游客来此打卡。继去年,撒贝宁等央视嘉宾“驻村”体验水上采摘荔枝,带动双福荔枝“火荔”出圈。今夏,该村700多年陈紫古荔枝极品拍出了莆阳荔枝最高价,全村荔枝销售超10万斤,销售额超200万元,村内业态商户销售额近百万元。

双福村党支部书记郭玲玲告诉记者,双福地处木兰溪下游、毗邻莆田主城区,是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至今有900多年建村史,历史底蕴深厚,汇聚了田园、河湖、荔林、古厝、人文等多种要素资源。抓住莆田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该村持续挖掘古荔林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多元业态,打造一条集荔枝采摘、水上观光、研学休闲、美食美景于一体的乡村体验式旅游路线,吸引城市人群到乡村消费,反哺“三农”,成为涵江寻找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涵江区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力发展药、果、茶等绿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致富路。

涵江区对接9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采取“一产业一团队一基地”模式,分别在庄边镇建成全省最大的羊肚菌栽培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在大洋乡建设中药材科技小院,做活“林+药”文章,带动村集体增收18万元;在萩芦镇梅洋村引进台籍专业团队,发展茶园采摘、观光旅游等农旅融合项目,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此外,江口镇东大村打造蒜溪流域侨乡文化区,举办侨乡美食风情文化节,实现收入490多万元。白沙镇澳东村入股东泉村的强村公司,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元。大洋乡车口村整合周边村,依托“我在大洋有亩田”共享稻田认领活动等,实现共同增收。国欢镇码头村盘活固定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对外出租等方式,每年村集体收入超23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萩芦镇创新方法,主动融入万物互联时代,由镇党委牵头打造“五彩萩芦”区域公共品牌,成立文旅公司,同步搭建“五彩优选”平台,推出一批“独一份”“好中优”的农特产品。

数字化让一代代守着绿水青山的白沙镇广山村发生了蝶变。该村引进莆田市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形成“村企”合作模式,成立莆田市广山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运营“广山印象”抖音号,开通“书记带货直播间”,推介本村的农特产品,带动线面、麻花销量7.5万公斤,蓑衣、棕榈制品12万件,营业额可达300多万元。

打开新路子、带来新流量、注入新活力,涵江区一系列措施让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起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丽乡村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点。涵江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树影摇曳,画桥凌空。木兰溪北岸,白塘湖如一面扇子铺展在北洋平原之上,湖畔的洋尾村就是精美扇坠。随着“水上巴士”通航,游客登船上岸,洋尾村迎来了高光时刻。

古韵水乡、古坊相连、古厝成片,良好的资源禀赋成为洋尾村发展的底气和潜力。近年来,该村整治街巷、修缮古建、完善设施,全力打造“绿盈乡村”品牌,实现“五留四绿三优化”,成为福建省第四批高级版“绿盈乡村”。

如何在“绿盈乡村”品牌建设中干出成效?驻村第一书记方志峰说,必须进一步盘活资源强化造血功能,创新运用“+”模式,以水兴村,促进水旅融合发展。该村盘活闲置旧村部,建立全区第一个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基层“党建+文化服务”新平台;建设湖畔文化公园、党建景观长廊,完成古牌坊连通、李富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等,开辟名村古建游、泛舟白塘游、宗教民俗游及亲水休闲游等特色文旅项目,吸引茶室、研学中心等新业态入驻古街,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让“流量”变“留量”,带动村民致富。眼下,该村正借力“涵江福道”十里文化滨水长廊,以“生态+”创新模式串点成线,持续打造文化赋能、文旅共生的水乡特色美丽乡村。

打造“绿盈乡村”寄寓了人们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对“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涵江区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细化水平,让“田园变公园、农居变景点、农村变景区”,和美乡村的“涵江样板”实现了“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蝶变,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湄洲日报 蔡玲 涵江区委宣传部 林亦霞 朱秀花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