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垃圾分类就是低碳生活新时尚”鲜明导向,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4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五项重点任务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7月22日《厦门日报》)
垃圾分类是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社会绿色发展的“生态大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处置,将会不断严重侵蚀我们的生存环境。有数据显示,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也是各地避免“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关系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实则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垃圾分类是每一个居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件“关键小事”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深度参与。垃圾分类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垃圾成为了一种本小利大的资源,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矿产”,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源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把能够回收利用的废物及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可以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全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分类习惯,共同维护城乡卫生环境,共享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垃圾分类看似“轻而易举”,但需“久久持行”才能“以至千里”。垃圾分类是一个长链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并持续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上持续发力,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要坚持系统观念,打通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利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持续在培养分类意识、养成分类习惯上下“绣花功夫”,让广大城乡居民真正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将垃圾分类“新时尚”持续融入到居民的“新日常”,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厦门文明网 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