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莫让人工智能成为谣言帮凶
http://wmf.fjsen.com  2024-06-28 18:12:21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西安突发爆炸”“重庆巫溪一民房发生爆炸事故”……这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竟都是利用AI软件炮制的谣言。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一些不法分子为赚取平台流量补贴,实现流量变现,利用AI合成技术编造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多地警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封禁其网络账号。(工人日报)

从历年典型案例来看,谣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哗众取宠型,譬如“上海成功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此类谣言利用公众关注的话题,大肆制造谎言、骗取流量;危言耸听型,譬如“广州地铁遭受恐怖袭击”,此类网络谣言无中生有、危言耸听,制造社会恐慌;移花接木型,譬如近日“桂林暴雨引发泥石流”的网络谣言,视频实际上是2021年7月3日,日本热海市伊豆山山体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视频,此类谣言恶意剪接视频、修改图片,混淆视听;招摇撞骗型,此类谣言以非法手段攫取不义之财。

现在,制造谣言又有新的方式和途径——利用AI合成技术编造谣言,其危害更大。首先是可进行谣言的批量生产,谣言数量更多。比如发布“西安爆炸”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令人触目惊心。其次是利用AI技术模仿新闻风格,以假乱真,谣言迷惑性更强。2023年4月25日,甘肃省平凉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发现,有多个网络账号在社交平台陆续发布“今晨,甘肃一火车撞上修路工人,致9人死亡”的文章,经核查该文章系使用人工智能软件编造假新闻。再次是利用AI技术写假新闻、造假图、注册水军账号、转发评论制造热点,可以比人做得更快。最后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火爆,在网络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成本变得更低,这些谣言往往也以惊人的速度传播。

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误导公众,造成社会恐慌,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需担责。根据《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负刑事责任。

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针对AI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主管部门应多下功夫,让造谣者付出更大成本。同时,执法也需要不断创新,注重协同治理,不断解决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为AI技术把稳发展方向,划定红线禁区,莫让人工智能成为谣言帮凶,要确保其成为“技术红利”而不是“技术威胁”。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网络谣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辟谣和处理。

同时,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要加强监管,加强信息审核,对新型网络谣言,及时采取必要的阻止、拦截、删除、报告等应对措施。网民要提高辨识能力,面对那些语出惊人的网络信息,不妨多一分清醒和理智。网民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谣言披上人工智能的外衣,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播,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揭开谣言的人工智能面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泉州文明网 林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