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关爱学生成长 厦门思明学校为女生准备“暖心小棉”
http://wmf.fjsen.com  2024-06-22 15:43:20 于婧媛 傅曦颖 来源: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卢超颖

天安小学设在女生厕所的暖心盒子里装着卫生巾等物品。记者 傅曦颖 摄

校医室里不仅有卫生巾,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干净的裤子、一次性内裤、红糖姜茶、暖宝宝、热水袋等物品。记者 唐光峰 摄

近日,海西晨报连续关注女生遭遇“青春尴尬”的现象,由此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暖心小棉”公益行动。

厦门市天安小学第一时间响应,成为首个加入“暖心小棉”公益行动的学校,在校园内安装了“暖心小棉”盒子。“希望给孩子们做些实在的事。”学校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暖心小棉”盒子上墙

孩子和家长送上好评

“哇!好漂亮!好震惊!”19日下午,天安小学教学区三楼和四楼的女卫生间墙上,挂上了粉红色的“暖心小棉”盒子,安装现场吸引了不少女生围观和惊叹。

记者轻轻打开“暖心小棉”盒子,里面装着卫生巾、梳子、发带、发夹等物品,提供给女生应急使用。为防止盒内物品受潮,每个东西都用密封袋装好,防止被湿气污染。盒子上方还贴着粉色提示牌:“暖心小棉在特殊时期呵护你,需要帮助请打开。如需更换裤子可找校医。”

记者又来到校医室,看到这里打造了“暖心角”,备有全棉卫生巾、干净的裤子、一次性内裤、红糖姜茶、暖宝宝、热水袋等物品,从细节上做到给孩子们更多温暖。

“以后上体育课发型乱了就不用担心了!”天安小学五年级学生温同学告诉记者,“暖心小棉”盒子上的云朵图案和粉色提示牌都很好看,上卫生间路过时会觉得赏心悦目。

天安小学五年级学生池同学则告诉记者,自己看到“暖心小棉”盒子时感到很惊喜,“我生理期时容易把裤子弄脏,每次弄脏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只能一直坐在椅子上等没人了才用衣服挡住赶紧回家。现在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可以找校医老师。”

“我要给学校点个大大的赞!”五年级学生家长温女士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肯定,家有女儿的她说,学校的做法让她感到很安心,学校注意到了孩子心理倾向,这是因势利导的好做法。这么贴心的学校,相信在孩子出现其他方面心理问题时,也能够正确地引导。

学校安排有讲究

希望给予孩子更多关怀

记者了解到,为安装“暖心小棉”盒子,学校老师们费了不少功夫,盒子里放什么、放在哪里、安装在哪个高度等都颇有讲究。“为确定盒子安装高度,我们还找了好几个不同身高的孩子来测试。”天安小学的校长胡慧玲说。

厦门市天安小学执行校长林萍表示,当生理上突然出现变化时,五六年级的女孩子尚处在敏感年龄阶段,可能因此陷入恐慌,并产生羞耻心,不愿表达甚至不能正确面对。

“在女卫生间内安装‘暖心小棉’盒子,不仅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方便,也能给她们一些心理安慰,告诉她们这是很正常的事。”林萍说,学校也不希望对孩子的性关怀只局限在课堂教育,更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些实在的暖心事,更好地给予孩子心理保护和正确的教育引导。

厦门市天安小学老师钱明月表示,她曾遇到有孩子因月经初潮而惊慌失措地向自己求助。学校特意在女卫生间内安置“暖心小棉”盒子,并在校医室打造了“暖心角”,这些安排不仅细心照顾到了女生们的情绪,也有效地缓解了她们在特殊时期的尴尬和羞涩,给予她们满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学校的这份心意,无疑将成为她们成长道路上珍贵的记忆。

人物声音

鼓励孩子们学会平常心对待成长

厦门市政协委员杨筱娟:现在大部分女生的月经初潮基本都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出现。但是受到一些原有观念的影响,她们会比较害羞地去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

近年来,厦门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如积极推动公园内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这是在大环境上对孩子的关爱,但像在女生厕所设置爱心盒子这种小细节带来的温暖,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

海西晨报发起“暖心小棉”公益行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成长中的支持与帮助,也能够鼓励孩子们学会平常心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变化。

小小盒子真正做到了性关怀

湖里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专职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惠兰:生命教育和性教育其实是我们在教育当中很重要又一直在缺失的部分。过去我们把性教育单纯地当成隐私部分,事实上性教育至少包括性别、健康、生命、情感、隐私这五个元素。它的内容涵盖生命教育、爱的教育、责任教育、自我认同、自我保护和法治教育。

性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知识、坦然的态度和阶梯性的内容的输出。性教育的内容一定要走在这个孩子发育之前。也就是当孩子青春期还没有到来时,我们就要提前告诉她们接下来身体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这样才会让她们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不恐慌。

我们在做性教育的时候,性关怀是很重要的事情,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她们,用更尊重的态度去帮助她们。就像海西晨报社这次发起的“暖心小棉”公益行动,漂亮的卫生巾盒子不仅仅提供了一个物质上的帮助,更大的意义是心理上的接纳和认同。小盒子把理解她们、尊重她们、帮助她们全都做到了,这才叫作性关怀。

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家人可以用一个有仪式感的祝福送给孩子,在坦然的家庭环境中告诉女孩子怎么样去照顾自己的身体,照顾自己的心灵。

记者手记

学会尊重同性和异性

才是性教育最好的结果

采访中,我们听到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孩子遇到初潮时会比较淡定了,大大方方向老师求助,但由于青春期特殊的心理,仍存在“月经羞耻”或惶恐失措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不少积极的尝试,帮孩子们正确度过青春期,比如厦门市天安小学的暖心盒加暖心角,是这几年我们看到对于女孩的最有仪式感的布置。学校这份心意,在许多年后,无疑会成为孩子们青春中珍贵的回忆,足以温暖她们的一生。

我们也看到有些学校把男女生分开上性教育课,向女孩子分享“女生的秘密”,让孩子在体育课请假时用“见习”替代“月经”一词,即使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更多时候,女孩们的“月经羞耻”来源于被同性讨论,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萌发。她们不喜欢成为同学口中的讨论对象,有的甚至会产生心理压力。而当80后、90后成为母亲,我们是否能用一个坦荡的语境,去告诉我们的孩子,这是青春自然成长的过程呢?

关爱来例假的孩子们,远不止装上一个“爱心盒子”这么简单。一个盒子或许能够帮忙遮掩一个女孩一时的尴尬,但真正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同性与异性,才是性教育最好的结果。(海西晨报记者 于婧媛 傅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