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涵江:做实做细“微治理” 点亮生活“小确幸”
http://wmf.fjsen.com  2024-06-14 17:11:2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美丽涵江 陈琳 摄

家长里短有人管,基层吹哨有效率,社会治理有深度……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为切入点,深度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把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不仅是基层治理方式的改进和提升,更是践行群众路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的创新实践,是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生态宜居涵江的重要内容。”涵江区委书记连向红表示,要持续建好、用好、管好平台,进一步强化各类力量下沉、规范阵地建设、做透业务场景,双向联动、精准服务、多元共治,不断汇聚推进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顶铺社区投用全市首家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涵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便民服务 入格上网

“现在已经是下班时间,我听说有个‘家门口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就来查询近期的医保个人账户明细,很好用!”17日晚7点,家住涵江区涵东街道的居民杨翔,走进位于涵东街道顶铺社区的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通过查询,他很快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医保信息。

今年初,涵东街道顶铺社区开放全市首家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向居民提供全时段的自助查询和业务办理服务。服务区配置的“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机,集合了公安、医保、人社、公积金、不动产等12个部门的80项全市通办和136项省内通办便民服务事项,市民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享受“就近能办、少跑快办”的指尖便利。

走进顶铺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这里地方不大,“肚量”却不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治+”社区治理中心、便民服务代办点、矛盾纠纷调解室、治安防控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警务室等部门资源全部整合在这里,实现居民办事“一门进、一门清”。

“在这里,群众可以获取党务、政务、公益、生活‘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我们希望将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打造成开放式、集约型、共享性的服务客厅,成为居民想来、爱来、常来的红色阵地。”顶铺社区党委书记于晶说。

建好平台,更要用好队伍。在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中,涵江区建立199个村(社区)网格站,划分1519个网格、2.89万个单元,配齐配强网格长1519名、单元长2.24万名,全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流动服务力量,推动信息采集、治安防范、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疫情防控、平安文明创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基层治理业务“入格上网”,实现基层治理统一调度。

此外,涵江区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全区组建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单元党小组,选出党员联系户、先锋岗、楼栋长,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发动986名党员主动担任网格长、3616名党员充实单元长。该区还组织20家区直机关单位与20个社区结对共建,推动1500多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结对共建村(社区、小区)参与社会治理,同步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共下沉干部1621名,开展事件采集共1.48万件,填写工作日志5.26万条。

涵西街道萝苜田党建邻里中心举办“相亲相爱一家人”邻里文化节。图为网格员与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其乐融融。郑洁 摄

协同治理 化解矛盾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涵江区涵西街道,是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居民依水而居,古厝遍地,红砖民房和西式洋楼间,弥漫着满满的烟火气息。

然而,老建筑也带来不少“老毛病”。“涵西街道延宁社区陡门头54号一处牌坊檩条腐烂、瓦片脱落,影响居民出行,需要尽快修缮。”上月,延宁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郭丽香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通过“莆田惠民宝”APP采集上传了这条事件信息,后台随即调度有关部门前往现场会商、共同处置。

经过街道、社区的共同商议,决定由社区负责寻找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施工修补。当周,这一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第二网格是由10余栋安置房构成的开放式小区,常住人口1000多人。社区民警方承耀在“三防”排查走访中,发现小区内电动车“飞线”充电现象普遍,安全隐患大。他当即通过“全市一张图”平台手机端口,组织电力部门、社区干部等进行线上会商,并召集各楼栋单元长、居民代表开展“近邻面对面”协商会,最终选定延宁路30号、37号的两处空地建设电动车充电停车棚,安装充电桩50多个,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截至目前,涵江区已有31个部门接入“全市一张图”平台,充分发挥网格长、单元长等群防群治力量在网格内的整体合力,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闭环管理、群众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采集各大应用模块事件15.61万件,已办结处置15.59万件,办结率99.9%,确保工作尽量在镇街闭环、问题尽量在镇街终结,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涵江法院联合民政、妇联、社区矫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化解一起家庭矛盾纠纷案件。 陈鹂 摄

三官一律 联动下沉

“公共区域垃圾长年不清理,绿化也无人打理。”“保安设置形同虚设,外来人员进出,车辆乱停乱放。”“电梯、监控、路灯经常坏,下水道堵塞也堵心!”提起“前任”物业公司,涵江区涵东街道卓坡社区振兴小区居民纷纷道出不满。

振兴小区是老旧小区,长期以来,因物业公司履职不到位,小区环境治理欠缺、管理混乱,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不断升级,甚至闹上法庭。

“经过排查梳理,我们发现,这几年该小区的物业纠纷多达498件。”涵江法院民事审判庭承办法官俞杰告诉记者,结合“三官一律”下沉调解机制,该院启动“法院+社区”诉源治理联动机制,多次组织民事法官进社区,与社区干部、小区居民会商。多轮调解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三官一律’力量下沉,能对当事双方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法律解释,让群众有信赖感并明白法律尺度,从而促成纠纷化解。同时也为基层干部赋能,增加我们干事的底气。”卓坡社区党委书记王剑英说,通过司法前置,有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源头化解、实质解决。

近年来,涵江区通过推行“三官一律”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汇聚政法力量下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基层治理堵点——今年以来,全区“三官一律”下沉干部592名,已开展事件采集共1624件;去年,通过政法力量和网格队伍上下融合、互动衔接,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740件,化解矛盾纠纷778起、信访积案16件。(福建日报 陈汉儿 涵江融媒体中心 林亦霞 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