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德化:打造以县域城镇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德化样板”
http://wmf.fjsen.com  2024-05-27 17:37:17 吴有森 来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林婕

“真没想到住了这么多年的老小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自从小区旧改以后,小区变美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浔中镇金苑小区的居民纷纷表示。浔中镇探索实施“居民共建、区域共治、邻里共享”的党建引领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模式,多方合力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近年来,德化县以被列为全省首个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为契机,大胆改革,积极探索,致力打造全国山区县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美丽德化 生态瓷都——中国瓷都·德化城镇化探索》入选中央党校教学典型案例,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做强“大产业”激活发展新动力

产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根基,德化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按照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实现一个产业崛起一座城。

针对全县陶瓷企业布局小、散、弱等突出问题,德化县通过政府主导,逐步引导乡镇企业迁至城关集中发展。目前,全县拥有陶瓷企业4500多家,90%以上集聚在城区周围,从业人员10多万人,陶瓷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工业产值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陶瓷业成为德化的支柱产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城区无序发展,人居混杂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们坚持‘节约用地、集群发展’的思路,先后开发8个总面积近万亩的工业园区,有序引导企业‘退城进园’。”德化县园区办工作人员许高超说。目前80%以上的企业入驻园区,集聚效应逐步凸显,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茶具、花盆生产基地。此外,该园区作为全省唯一县城列入全国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试点。

提级“大城关”提升城区承载力

产业“大集中”,带动人口“大转移”。自1978年以来,德化县城区常住人口从不足1万增加到目前的26.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9.1%;城关建成区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30.8平方公里。

“近年来,德化县不断完善城镇生活配套设施,聚焦城市服务功能弱项、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公园等350多个市政项目,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德化县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林志鑫表示。

同时,德化县针对不同群体,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性规划建设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出台限价房政策,着力让进城群众买得起房、住得好房。目前累计建成经济实惠住房2.7万余套,让进城农民、县外务工人员“居者有其屋”。

“2024年,德化县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工作,实施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八类共5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德化县政府督查室负责人寇富尚说。德化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突出“城市双修”理念,从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社会治理等方面入手,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提升广大进城农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蝉联国家卫生县城“三连冠”,连续五轮获评全省首批平安县。

聚焦“大民生”释放融合新活力

近日,在雷峰镇芹溪流域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工程(一期)堤岸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护岸堤坝施工,一条蜿蜒的河道长廊映入眼帘,蔚为壮观。

“该项目完成后,将提高河道蓄洪防涝能力和防洪安全功能,改善流域水环境和当地农业种植条件,提升群众对优美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雷峰镇政府工作人员邓志鹏说。

近年来,针对城乡“一头重、一头轻”问题,德化县坚持城乡共建、一体推进、统筹发展。其中,探索实施跨镇联建,将城区以外16个乡镇组成3个片区,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形成乡村振兴发展合力。建设进城党群城市家园,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进城农民办事两头跑、进城党员学习不方便等问题。同时,畅通城乡要素流通,以被列入省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为契机,先行先试,拆除农村旧房4146座,新增耕地3057亩,为城镇建设盘活用地指标3057亩,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又将城市建设收益反哺农村,破解“两难”问题,实现“双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县还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首倡“四市六县”(德化、永春、大田、尤溪、仙游、永泰)成立“环戴云山”绿色经济产业区域联盟,建立“政策环、产业环、资金环、人才环、生态环”的五环发展机制,打造“环戴云山”绿色经济产业带。(闽南网 吴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