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引领新风 文明婚俗照亮美好
http://wmf.fjsen.com  2024-05-27 17:31:21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晋江市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启动(资料图)

泉港区青年文明集体婚礼(资料图)

移风易俗“文明分”推动乡风婚俗向善向美;为彩礼安装“限高架”,为爱“减负”;启动婚俗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引导喜事新办;推行集体婚礼等特色婚俗,告别铺张浪费……近年来,泉州各地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婚俗改革,婚嫁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文明实践

小积分正向激励 引领文明新风尚

“村民黄志祥简办女儿婚宴,将5万元爱心款捐给村老人协会,奖励积分300分!”石狮市宝盖镇出台《乡风文明积分礼遇清单》,村民在婚丧喜庆时主动做公益会获得文明积分,积分可兑换商品。目前,石狮市全域铺开“文明实践”积分制,积分涵盖“邻里服务、移风易俗、中心工作、表彰奖励”四大类。累计积分排名前列的家庭可享受多项奖励。

晋江内坑镇黎山村、安海镇瑶前村推出乡村治理积分管理制度,激励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参与乡村建设,进一步引领文明新风尚。洛江区罗溪镇前溪村建立“移风易俗兑换活动资金管理制度”,简办结婚宴席、婚庆布置、准时开席等都有积分奖励。永春外山乡将“积分制”管理与移风易俗、乡风建设等结合起来,设置26项积分内容,激励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实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双丰收……

近年来,泉州多地创新探索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积分制,通过积分管理与正向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婚俗,争做婚事新办简办、不炫嫁妆比文明的自觉实践者,推动乡风婚俗向善向美。

喜事新风

结婚登记户外颁证 基地体验美美婚俗

“原以为结婚登记就是简单领个证,没想到这次户外颁证活动将仪式感拉满,可以游景区、品美食,还能入住海边营地,这种领证方式充满了美好的回忆。”石狮市推进婚俗改革实验,在红塔湾旅游景区揭牌启用泉州市首个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通过营造独特简约的仪式感,让新人留下美好印记,感受和谐之美。

牵红绸、跨火盆、行拜堂礼、锁同心锁、读婚书仪……5月20日,泉港区青年职工集体婚礼活动在泉港区锦绣广场举行,35对新人、5对金婚伉俪身着中式礼服走过幸福门,一起迎接幸福生活。集体婚礼上,金婚代表分享持家之道,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婚姻观,倡导简约节俭、文明健康的婚恋新风尚。

作为晋江市婚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阵地,晋江市婚俗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时,10对新人现场体验了闽南婚俗文化,学习新婚夫妻幸福必修课,了解婚姻之美、婚姻之责、婚姻之义……

来自泉州市委文明办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各地群众通过践行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节省资金超5亿元,用于捐赠村(社区)扶贫济困、敬老助老、奖教兴学等各类关爱基金。

婚俗改革

探索可行路径 营造文明向上新风

2021年以来,我市晋江、石狮先后被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

晋江通过举办集体婚礼、户外颁发结婚证等一系列婚俗改革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推出“晋江市新晋家庭能力促进平台”,从“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幸福家庭”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新婚家庭经营能力;结合2月14日、5月20日等特殊日子,开展婚姻家庭沙龙讲座等一系列婚俗改革主题活动,引导传承良好婚俗。

石狮开展户外颁证、集体婚礼、婚姻登记高峰期集体办证仪式等活动,设立“爱的打卡墙”,大力倡导婚事简办,营造喜事新办、文明向上的婚俗新风尚。

此外,两地还把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促进慈善实践与移风易俗良好互动。目前,晋江市慈善总会共设立冠名慈善基金207个,红白喜事及民俗活动节省的捐资超1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超18万人次,位居全国县域前列。

新闻链接:基层典型

南安省新:为彩礼安装“限高架”推动移风易俗有成效

“彩礼不要多,共建幸福窝。”在南安市省新镇园内村,受移风易俗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这里的婚嫁观念有了明显转变。

2020年,当地的一份高价彩礼调研报告显示,省新镇婚嫁彩礼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数额相比南安其他乡镇高出不少。对此,当地出台《省新镇治理天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婚庆标准公约,为高价彩礼安装“限高架”,严禁索要天价彩礼,结婚彩礼倡导10万元以下,对礼金、宴席、用车提出限高标准。园内村是省新镇第一个落实倡议号召的村落,当月就修订《村规民约》,对“抵制天价彩礼”作明确规定。

“婚俗观念改变后,有几家甚至一分钱彩礼都不收。”园内村党支部书记尤志云告诉记者,园内村人口约2500人,2020年有150多个适婚男青年。因为“天价彩礼”的压力,一些普通家庭存在“娶妻难”困境。如今适婚男青年人数已减半,现在村里彩礼多数为8.8万元,因为大家觉得嫁女儿不是要赚男方的钱。“婚嫁彩礼压力大大减轻,村民们更有余力做公益,你出5万元、我出10万元,合计为小学捐资100多万元。”尤志云说。

记者从省新镇政府了解到,该镇12个村(社区)都将“严禁天价彩礼”写进《村规民约》,通过宣传治理、开展集体婚礼等“疏堵结合”方式,当地婚事新风尚正在形成,群众简办婚礼宴席的氛围浓厚。

永春湖洋:喜事宴席均不收礼 群众点赞当地习俗

“泉州(婚嫁)民俗较好的乡镇当属永春湖洋镇。20世纪90年代,结婚聘金3000元,延续至今仍是3000元。婚宴、寿宴、满月酒均不收礼。”在短视频平台,一位主播点赞永春一地的彩礼习俗。“真的,聘金3000元,我就是那里的(永春湖洋)本地人。” “这是事实,我娶老婆就是3000元聘金。”视频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评论。

“湖洋镇婚事嫁娶风俗做很好,在这方面可以作为榜样。红事一直不收礼金,现在大部分白事也不收了。”今年87岁的陈谷先是该镇首届湖洋文化学会会长,他见证了良好民俗的形成过程。以前,湖洋人结婚时会设“礼房”,白事则设“库房”(赈房),摆上两张桌子,一张用来收礼金,一张用来泡茶招呼客人。如今“礼房”不设了,仅放置泡茶桌。而在结婚彩礼上,当地长期以来的习俗是不超3000元。( 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吴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