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龙岩:打造特色铸品牌 文明新风扑面来
http://wmf.fjsen.com  2024-03-27 19:00:31 来源: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春风送暖,向阳花开。连日来,龙岩市各地红色景区游客接踵而至,接受革命精神洗礼;龙岩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们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一抹抹“闽西红”,彰显龙岩精神文明的内涵和气质。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近两年来,龙岩市精神文明战线持续贯彻落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部署,统筹抓好红色基因传承、精神文明创建、传统文化弘扬等工程,全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革命老区精神文明新高地,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和不竭动能。

红色引领聚力 凝心铸魂强动能

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据统计,龙岩市共有革命旧址753处(818个点),占全省总数35.3%;可移动馆藏革命文物20623件(套);红军标语类革命文物1329条(则);烈士纪念设施7529处,占全省总数47.5%。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都凝结着闽西人民艰苦奋斗的牺牲奉献,是闽西红色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image.png

2023年8月,“红旗不倒 老区不老”龙岩市红色故事宣讲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专场举行。

红色是龙岩的鲜明底色。围绕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中心任务,龙岩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保护传承工程,推动红色基因世代相传、打造信仰坚定之城,为示范区建设凝心铸魂。

坚持保护优先,让红色遗存“用”起来。近年来,龙岩市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制定《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编制实施《龙岩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等,持续推进实施一批红色旧址保护项目。据统计,近五年共实施革命旧址修缮保护项目301个,特别是近两年来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重大任务,完成投资32.75亿元。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龙岩的35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松毛岭阻击战温坊战斗战场遗址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项目、新罗区三年游击战争暨闽西组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旧址群一期项目、中央苏区经济中心(红色小上海)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项目、河田阻击战及红色华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项目、瞿秋白烈士纪念设施升级改造项目、长征出发地旅游基础设施及红色文化创意基地建设项目、超坊围屋战地医院旧址展陈(含修复)项目、中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长征路上的绿飘带项目)等8个项目,其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深挖时代内涵,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龙岩市持续抓好史料研究,重点加强对毛泽东七次入闽、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等史料的搜集整理,深化闽西籍红军将士长征史实研究,打响“古田会议丰碑”“调查研究模范”“万里长征起点”“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文化品牌。近年来,龙岩市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出版《闽西红色故事100篇》《走进古田会议》《红色金融》《红色法治》等红色书刊100多部,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名片“亮”起来。龙岩市持续加强红色文化文艺创作,涌现出电影《毛泽东在才溪》《古田军号》;电视剧“红色三绝”(《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等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其中,《古田军号》《绝密使命》《绝命后卫师》等作品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全国奖项。与此同时,组建“红旗不倒 老区不老”宣讲团开启红色故事宣讲之路。自2021年以来,宣讲团先后赴福建省直机关、广东省广州市、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等,开展“红旗不倒”龙岩市红色故事对外宣讲30多场,线上线下受众2000万余人次。

image.png

游客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古城墙边合影。

推动融合发展,让红色旅游“火”起来。龙岩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深化拓展文旅融合路径,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效应,已创建20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占福建省红色A级景区的40%,古田旅游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同时打造16个龙岩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基地、97个红色现场教学点,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近两年,龙岩市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突出“红色+客家人文”“红色+绿色生态”等“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共接待游客超1640万人次。

文明实践助力 全面覆盖创品牌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两年来,龙岩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红土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为全面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image.png

2024年“大爱龙岩福满城迎春送福进万家”主题活动现场。

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2022年10月以来,龙岩市广泛开展“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活动,实践形成“明确一个目标、突出四个主题、凝聚三方力量、开展六个专项行动、强化三项保障机制”的“14363”工作模式,持续奏响“春季送福、夏季送凉、秋季助学、冬季送暖”四季歌,大爱成为龙岩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地标。据统计,龙岩市组织开展各类“大爱龙岩”主题活动4.7万余场,落实兜底保障资金8亿元,筹集善款7922万余元,惠及群众405万人次。与此同时,不断拓展“大爱龙岩”内涵外延,向西藏边坝县运送爱心物资,组织广州、西藏昌都师生来岩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推动“大爱龙岩”走出闽西、走向全省全国。“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建设的做法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和《中央主题教育简报》《八闽快讯》《海峡通讯》等主要媒体刊物刊发。

坚持创建为民,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在连续2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龙岩市深化“常态+攻坚”创城模式,坚持“龙头引领+重点提升”,健全落实市领导挂钩督导、“市直+社区”结对帮扶等机制,以“一城一方案”推动构建“5+2”全域创城工作格局;在扎实推进“一月一主题”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聚焦市容市貌、农贸市场、公益广告、空中缆线、消防设施、网申材料、交通秩序等七大“老大难”问题,实施市领导领衔创城七大攻坚提升行动,以问题整改推动创城提质增效。据公布数据,龙岩市2022年度创城测评成绩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名提升26名,2023年在全省九地市创城实地模拟测评中获得优秀等次,长汀、漳平受到全省通报表扬。

image.png

市民自发到人民广场参加国庆升旗仪式。

坚持提质扩面,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龙岩模式”。龙岩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市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评选市级示范阵地124个、结对共建“双十佳”单位和实践所(站)40个,延伸打造全国首个文明实践“两院”院士基地、工业(产业)园区基地等特色点(基地)537个,入选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2个、2023年度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10个,4名志愿者获评2023年度全省五星级志愿者,“一课堂 一碗饭 一份情”——谢华安院士文明实践基地科普课堂、两岸“一家亲”台商在行动志愿服务等4个项目获2023年福建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和优秀奖。与此同时,龙岩市10个案例入选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案例,文明实践类入选案例达5个。

坚持以德润心,培育崇德向善文明典范。近年来,龙岩市以弘扬时代文明新风为主线,创新推行“一条主线”“三个阵地”“三个结合”“五心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335”工作模式,持续打造“阳光助力三联动”心理健康服务品牌;与此同时,推进“榜样龙岩”建设,率先在全省实施出台实施《龙岩市帮扶与礼遇道德典范实施办法》。2022至2023年,全市上榜“中国好人”2人、“福建好人”17人,1人获评省道德模范并提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1人入选“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文明花开满庭芳,大爱龙岩福满城。闽西红土地上,点点微光汇成曜曜星河,照亮精神文明建设熠熠征途。

文明传承发力 开枝散叶活根脉

永定坎市打新婚、上杭南阳花灯、武平岩前定光佛醮会、长汀童坊闹春田、连城姑田游大龙……今年春节,市文旅局推出了含36项民俗活动的“龙年游龙岩,好运一整年”文旅活动,充分展示龙岩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image.png

龙岩市新罗区谢洋小学学生学习非遗采茶灯表演。

闽西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在这片热土上交相辉映。近年来,龙岩市高度重视闽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将传统古城古村落保护、闽西客家文化内涵的挖掘、王景弘精神的弘扬等作为工作重点,挖掘文化内涵,激活内生动力,助推龙岩高质量发展、振兴发展。

龙岩市将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作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并作为全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予以大力推进。从《龙岩市客家文化保护条例》的制定实施,到非遗综合性展示馆正式开馆,再到非遗六进活动的开展,龙岩市非物质文化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2023年,龙岩市新增省级非遗项目23项,建成县级非遗展示馆5家、市级非遗示范性传承体验中心(所)25个和非遗特色小镇2个、特色村居4个、就业工坊30家。推出7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开展非遗研学活动258场、参与学生4.6万人次。

作为龙岩市客家文化的重要孕育地,长汀是久负盛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客家首府”。近年来,龙岩市按照“保护为主、市场运作、共建共享”的模式,率先出台并在全省推广运用《古建筑保护修复定额》《古建筑修复保护人工单价》,破解古建筑保护修复定额瓶颈;建设长汀客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所、传统工匠人才驿站、名师工作室等,挖掘、培养优秀人才;根据不同街区特点引导核心业态,让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相互结合。今年春节假期,长汀县共接待游客76.17万人次,同比增长31.9%,实现旅游收入61910万元,同比增长38.1%。

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的“根”与“魂”。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是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许家山村人,他先后多次以正使身份与郑和参与组织和领导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近年来,龙岩市加大王景弘文化名片打造力度,加强对王景弘的史料搜集、考证以及文化开发利用,不断挖掘王景弘文化内涵、精神特质,进一步讲好王景弘故事,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3月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2024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工程评审结果,龙岩市编排的闽西汉剧《王景弘》项目入选。

北有山顶洞人,南有奇和洞人。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奇和自然村的古人类遗址——奇和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初早期过渡的洞穴遗址,该遗址被确认与南岛语系人群(也就是现今主要生活在中国台湾岛及太平洋岛屿等地人群)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证实了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是福建及毗邻地区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大群。近年来,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龙岩市加快推进奇和洞遗址保护与项目建设,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加强了相关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通过考古研究、文化挖掘、公众参与等方式,丰富了奇和洞遗址的故事性和文化内涵。(龙岩市委文明办 闽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