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众多大学生踏上返校的征途,他们的行囊中装载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家乡特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流动,更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映射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地域特色。“文明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这些看似简单的交流,大学生们在享受家乡特产的同时,也在深刻体验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家乡特产,是一地风土人情的浓缩。每一种特产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份情怀、一道风景。不同的地域特产,就如同大千世界中的山水景致,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当这些特产被带到学校,与他人分享时,既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全国各地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分享家乡特产,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儿女心中最深沉的情感寄托。”当大学生们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时,分享的是食物,更是自己的家国情怀。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将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以及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传递给他人。这种情感的传递,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也使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年轻一代中传承和发扬。
在分享中增强文化自信。“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一种特产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比如闽南鱼丸反映了海洋文化和家族情感,豫西红枣代表着勤劳和丰收,东北松花蛋寓意着坚韧和生命力,等等。通过品尝这些特产,大学生们不仅能够满足口腹之欲,更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学生们通过分享家乡特产的行为,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德,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广阔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不断“分享”中,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大田县委文明办 罗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