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浓厚历史烙印。
近年来,平潭各所学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非遗文化的传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和校本资源,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特色课程兼职教师,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例如,平潭城关小学将平潭贝雕工艺引入校园,把贝贴创作融入美术课堂;平潭岚城中心小学引进平潭闽剧,让平潭闽剧传承的种子在更多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平潭中楼学校邀请平潭沙雕画传承人进校执教,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将平潭“真宝贝”保留下来……
虽然非遗文化的传承进校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进校园的非遗“品种”不够多,这导致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非遗文化;另一方面,不少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仍需进一步开拓,如增加非遗文化品种,引入更多的非遗文化品种,例如剪纸、糖画、皮影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种非遗文化;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非遗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好的师资保障;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开展非遗文化主题的校园文化节等,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国粹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非遗文化的传承、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入手,在课程中渗透多种中华文化、非遗文化符号,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寻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密码,实现深度传承,让文化、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里扎根。(平潭文明网 晓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