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泉州:冬日送药送被 情暖“街友”
http://wmf.fjsen.com  2024-01-13 11:41:46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林杰

为流浪人员送物资

近段时间,泉州天气不算特别冷,但室内外、昼夜温差大。每到这个时节,以桥洞、马路边、公园等为家的流浪乞讨人员(“街友”)的御寒情况,让救助站和社工挂心。连日来,泉州市救助站和社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到街面巡查,向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御寒衣被。

近日,记者随同泉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益心社工走访流浪乞讨人员,为他们送上御寒物资。

泉州人挺和善 留在这适应了

8日上午,泉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社工和记者一行人,走访了泉州中心市区温陵路、涂门街、东街等流浪乞讨人员较频繁出现的街道。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带着几大包物资,里面有药品、被子等。

涂门街与温陵路交界的八角亭,是流浪人员较为聚集的区域。上午10点,一行人来到这里时,已经有七八名流浪人员在此。3名流浪人员坐在凉亭里吃卤料,其中一名手脚残疾的男子自称姓黄,是河南信阳人。

黄某小时候被烧伤,手脚、脸部多处残缺,之前在浙江舟山等地流浪,6年前来到泉州,感觉气候温和。“不想回家,父母都没了,也没有兄弟姐妹。泉州人挺和善的,留在这里我适应了……”黄某的被褥、衣物倒是很多,对于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的进站劝说,只收下基本药物的黄某婉言拒绝。

曾为企业老板 今时流落他乡

如果说流浪汉里有“百万富翁”,听闻者会不会很惊讶?当然,“百万富翁”要加个“前”字。在附近占据一角的流浪人员老李,曾是风光无限、阅尽人间百态的企业老板。老李的“铺位”,是这一带流浪乞讨人员中最整洁的。地板铺着厚毯子,旁边用布拉起来挡风,角落放着一个大行李箱。老李衣着也比多数流浪乞讨人员时髦,上身一件羽绒服、下身一件运动休闲裤。

老李的遭遇令人唏嘘。他今年60岁,家在省内某城市,曾经营鞋底材料工厂多年,生意一度辉煌,挣了不少钱,老家盖有三层半的楼房,还有一处老宅子。前几年,工厂倒闭破产,房产清空抵债,还欠下巨额债务,不时有债主上门催讨。老李忍受不了,几个月前离家到泉州流浪。“两个女儿嫁到外地,也时不时给我寄点钱和药。”

“两三年前我还可以扛上百斤的重物。”老李说,去年他的关节出了问题,如今走路都颤悠悠的,他就找来一根拐杖,每天拖着身体,慢慢踱到爱心粥铺取点食物,就这样维持生活。“不能回家,暂时也不想进站。”老李同样拒绝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一行人给他留下物资和联系卡片。

与家人闹矛盾 男子流浪多年

社工小黄告诉记者,绝大多数的流浪汉都是泉州以外的人士,但也有个别本地人。当天的走访中,一行人就遇到了两名本地人。

一名来自南安的男子,用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太理睬大家的问话。另外一名男子则有问必答。这名男子姓郭,38岁,家在丰泽区,跟养父母闹矛盾“断绝关系”,离家七八年。

早些年,郭某在工地做工,生活还过得去。这两年,他的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连正常的站立都成问题,更别说打工,“我问过医生,没有几万元根本治不好”。因为没有积蓄,也没办法打工,郭某这几年选择“躺平”,到处流浪。“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帮你联系下养父母。”社工表示可以提供帮助,郭某沉默一会儿后,点头同意。但是郭某没有养父母的联系方式,大家只好先记下其养父母的名字和所在社区。

贵州毕节男子龙某来泉州几个月,说话带有浓厚的口音。龙某称,他被人骗到厦门,后面自己来到泉州,没有找到工作就四处流浪,多数时间住在公园。大家询问他是否愿意回家,龙某提供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拍下照片,待回访后再详细了解情况。“谢谢你们的物资。”龙某客气地致谢。

连日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和社工前往桥洞、街区、公园、凉亭等处,探访流浪乞讨人员,为他们送去御寒物资。泉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近段时间气温平稳,但早晚、室内外温差大,保暖措施不够容易感冒生病,在外流浪乞讨的人员更是如此,所以他们特地组织这次送温暖活动。(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黄炎地)

为流浪人员送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