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陈建南:16年志愿服务超2000小时
http://wmf.fjsen.com  2024-01-08 01:47:24 杨霞瑜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卢超颖

陈建南参加文明宣导志愿服务。(受访者 供图)

元旦假期,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依然全天候开展志愿服务。有一个身影十分醒目,他习惯穿着短袖再套上“红马甲”,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忙前忙后一刻不停,一会儿为游客指路,一会儿弯腰拾起垃圾……熟悉他的人,亲切地称呼他为“陈哥”或“陈叔”,他就是陈建南。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这是陈建南参加志愿服务的信念。16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志愿服务一线,是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创会的骨干义工,为一代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立起鲜艳的“志愿红”旗帜。

退休后每周两次

穿上“红马甲”

“退休之后,我反而更忙了,以前是要求自己每月至少参加两次志愿服务,现在是每周定期参加两次。”陈建南说。

1月1日,正值元旦假期,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依旧是“工作日”,既有常规的文明宣导,也有义务法律咨询,陈建南是现场的志愿者之一。志愿者们手持文明标语宣传牌走街串巷的同时,还会带上夹子、垃圾袋等工具,将街上的垃圾捡起,以实际行动倡导“垃圾不落地”。

“我们还会组织亲子志愿服务,让家长带领孩子现场体验文明宣导,培养文明习惯。”陈建南告诉记者,亲子志愿服务是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的一大特色,每一次开展活动前,他会对小志愿者们进行统一培训,让孩子们更好理解并参与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路游客络绎不绝,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提供常规线路指引、失物招领等服务的同时,也会积极介入一些特殊的救助任务。陈建南讲起,曾经有一位从漳州来厦的百岁老人在中山路步行街不慎摔倒骨折,一筹莫展。“目睹经过的好心市民赶到驿站寻求帮助,志愿者马上联系城管,最后大家齐心协力将老人顺利送到附近的宾馆与他的家人会合。”

陈建南感慨地说,这种类型的情况还有很多,像父母和孩子走丢、突发情况急救等,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志愿红”力量的援手,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

坚持公益授课

推广宣传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经济学博士,为了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陈建南利用闲暇时间自学研究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后,无偿为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种志愿服务培训授课。不过,他被问得最多的还是:“作为一名机关领导干部,如何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坚持16年?”

对此,陈建南总是认真回复:“志愿服务是我喜欢的事情,也是让我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时间拨回到2008年,陈建南时任思明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那年,思明区为支援汶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举行志愿者奉献日活动,他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自此,陈建南开始投身“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这一路走过来,已经进入了第16个年头,陈建南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2000个小时。

在志愿服务现场,陈建南忙碌之余,还喜欢拿起手机记录志愿者们的身影。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其实也有人误解过,认为做好事应该不留名,质疑我为何还要将内容发布到社交平台上。”陈建南认为,将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传播出去,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其中,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其中,还有不少生活在海外的同学回国后还专门和他一起去体验志愿服务。在陈建南看来,公民个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繁荣。作为党员,更应该有这份担当。“我想将这平凡的温暖放大并传播出去,带动更多的人、传递爱心厦门的魅力。”陈建南说。

点击

同事眼中的陈建南:

细微处见温暖

“他没有任何架子,亲和力十足,总是笑容满面。”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说,他与陈建南相识于2012年的某次志愿服务活动,彼时并不清楚与自己一起做志愿服务的是一位机关领导干部。

最让王忠武触动的是,陈建南凡事亲力亲为。“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都会一起在中山路做义工,有一年刚好下了小雨,街上留有食物残渣,用夹子一直捡不干净。”王忠武说,当时陈建南弯腰,很自然地徒手将食物残渣捡起,再用随身携带的湿纸巾做好清洁——于细微处见温暖,让人为之动容。

名片

陈建南,男,1963 年生,厦门人,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负责人。退休后担任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关工委主任、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党员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16年来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先后荣获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厦门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