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网信办根据常态化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工作安排,持续强化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有的自媒体账号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寻求与企业开展商业合作,谋取非法利益;有的账号传播涉企负面不实信息,以删帖、消除影响为由索取公关费……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一再被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一再被重申。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和价值,而“市场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和企业家安安心心搞经营、谋发展,一直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努力的方向,其中尤为关键的举措,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除了我们以往常说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以外,如今进入一个即编即发、瞬时到达、裂变式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营商环境也包括网络环境。即,企业和企业家所置身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企业与企业家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有利于企业发展还是拖后腿?
一段时间来,网络中不时出现一些不正确的风向与言论,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也让企业家们忧心忡忡。譬如有些自媒体营销号在流量诱惑与利益冲动下,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虚假信息,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甚至形成蓄意炒作、造谣抹黑企业和企业家的黑色产业链,比如通过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以及发布企业和企业家负面报道、评论后,以删帖、消除影响为名索要财物和开展商业合作等。此前,相关部门曾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就清理涉企虚假不实等信息8.6万余条,依法依约处置账号8425个,数目惊人。
为企业经营、为企业家创业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与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的恶劣行径作斗争。
现实中,一些无良自媒体营销号之所以屡禁难绝,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造谣生事后账号关停,换个“马甲”又可继续生存。有些营销号甚至形成几十上百个账号的矩阵,监管部门单纯封几个号,触及不到他们的痛处。所以,对于无良营销号,除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外,还要全链条防范、全流程打击,直捣黄龙,对涉及的账号依法关闭,并将账号主体纳入平台黑名单管理。足够沉重的违法成本,才能形成足够有力的威慑。
也应该看到,相较于造谣成本之低,企业的维权成本太高。比如谣言可以瞬间传遍全网,但企业举报的处置可能还在走流程,最后虽然处置成功,但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可见,针对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受理处置,有关部门要设立举报官网、热线、邮箱和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举报渠道,开设涉企侵权举报专区,明晰网络侵权举报受理处置流程,优先受理处置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名誉的虚假信息,以快制快,以精准应对压制恶意炒作。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关乎企业的发展,也关乎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有关部门要保持高压态势,常态化整治各类涉企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这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力提振发展信心的务实之举。(泉州晚报 曾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