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森,绰号“阿豹”,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人,自创“阿豹民间调解室”,为一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是他最快乐的事,获评“福建好人”“莆田市基层社会治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王金森待人真诚热情,讲话中气十足,乐于帮助邻里。年轻时,他外出闯荡经商,事业有成;返乡后,有着侠义情结的他担任村治保主任,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成为大家眼中的“老娘舅”,四邻八乡的群众遇到矛盾纠纷,都喜欢找阿豹评评理。
2022年,王金森被评选为“福建好人”
化解纠纷有法宝
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宅地纠纷……在任村治保主任期间,王金森遇到形形色色的矛盾纠纷,在他看来,这些农村地区司空见惯的小事,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很可能会酿成大事,甚至演变成治安、刑事案件,不仅影响民风民俗,还会破坏社会和谐安定。
“每当看到矛盾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时,我就觉得十分欣慰。慢慢地,我对这个给自己‘找麻烦’的工作上了瘾。”快人快语的王金森说。
2018年11月,王金森辞去村干部职务,创办灵川镇首家公益性民间调解室——阿豹民间调解室。为避免落人口实,他关停了原本经营的酒庄和油漆生意,一心专注于为周边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忧解难。“好好的生意不做,偏要自己花钱租店面搞调解,还经常挨骂,尽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对于丈夫的行为,妻子张良烟起初很难理解,大半月没理他。
“年轻时我赚了一些钱,现在到了回馈乡里乡亲的时候,给后代留下好家风。”渐渐地,王金森的行为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周边村居多位村干部也先后加入调解室,给了他很大信心。
何寨社区居民郑某与邻居因房屋排水问题产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陷入僵局。王金森介入调解后,从邻里关系、法律政策入手,找准矛盾症结和调解的突破口,最终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疙瘩”。“我们一定会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不偏袒任何一方,摆事实讲依据……”每次调解之前,王金森都会这样对调解对象说。在他看来,调解不只是耍嘴皮子,还要有理有据,才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化解矛盾纠纷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些年,王金森总结出一套纠纷化解的法宝:耐心听、细心问、热心帮,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如今,阿豹民间调解室团队愈发壮大,除了原先的几位村干部,还吸引多名教师、律师、退休干部参加,团队人数达15人。
“干到干不动为止”
农村矛盾纠纷复杂多样,解疙瘩并不容易,察言观色少不了,有时还得学会看人“下菜”。“闲暇时,阿豹经常学习法律书籍,看法制节目,不断加油充电。”团队成员徐开龙说。
3年前,王金森开始将自己的调解经历用方言拍成短视频并上传到社交平台。如今,他成为一名拥有2.5万名粉丝的博主,不少当事人在刷到他的视频后专程前来求助。仙游县枫亭镇一名老人因房屋纠纷与大儿子一家关系紧张,今年3月,老人无意间看到王金森的视频,特地前来请他主持公道。很快,王金森便化解了老人家庭的矛盾纠纷,修复了亲情。
今年5月19日晚,村民郑某因情感纠纷情绪失控,来到一座在建房4楼扬言要跳楼。经过王金森一个多小时的劝解,郑某的情绪得以缓和。而当她准备转身时,一个踉跄差点掉下楼,眼疾手快的王金森箭步冲上前一把将其拽下,转移到安全地方。回忆起这事,王金森至今还有些后怕,当时要是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两人都会摔下楼。
王金森坚持把调解室定位为公益性质,不接受任何资助和补贴,团队成员也一直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调解,不拿报酬,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目前,调解室有两处办公场所,每月光租金就要3000多元,因为王金森自己参股的生意还有稳定的收入,所以租金也是他自掏腰包支付。
如今,阿豹民间调解室名声渐响,周边县区的群众也经常慕名前来。迄今,调解室已调解500多起矛盾纠纷,成功率超过九成。去年底,王金森被评选为“福建好人”。“我想自己一定会一直干下去,干到干不动为止。”(莆田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