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1月21日讯 近年来,漳州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公共秩序明显优化,市民素质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垃圾分类新风尚,人人参与好习惯
突出价值引领,在提升公民素质上下功夫
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漳州市2023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座谈会暨“文明漳州城 爱拼才会赢”主题公益短视频征集评选颁奖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全市征集134个公益短视频,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人行道、社区(小区)内机动车乱停放、电动车闯红灯、骑车不佩戴头盔、不文明养犬等十大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在主城区划出非机动车停车线16.2万米,可供停放13万多辆电动自行车,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站点1017个,推动《漳州市城市文明养若干规定》的立法工作,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九龙大道与腾飞路交叉口渠化岛改造
突出精细管理,在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
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坚持“一街一景一方案”,排查建成区背街小巷、零星闲杂地,改造提升的背街小巷,采取简易审批流程组织实施。去年以来,芗城、龙文、龙海、长泰四个主城区完成219处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推进交通秩序整治,改造升级“智慧停车”系统,增加机动车停车位30000个。优化漳州市实小胜利校区、漳州三中、漳州八中等校园周边交通组织,完善停车区域管理和护学岗设置,全力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在市区82个主要路口设置交通安全“小喇叭”,持续传播安全文明出行知识。推进市容市貌提升,依托指挥中心智慧城管平台,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今年来,全市整治“牛皮癣”40余万张,教育、劝离非法占道经营6万多起,清理圈占车位2479个,纠治车辆违停4万多辆次,拆除门前搭建600余起,整治油烟直排4589起。
小朋友在北江滨路口袋公园玩耍 游斐渊 摄
突出为民利民,在服务民生保障上下功夫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难、配套设施缺失等问题,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去年改造老旧小区227个,惠及居民1.54户。2023年,计划对262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惠及居民3.45万户。今年上半年,已有11个小区4578户完工。加强农贸市场建管,制定《漳州市2023年农贸市场品质提升竞赛实施方案》,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提升16个项目。全面落实市区26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和运营管理,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和摊位卫生自治制度,强化市场周边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市场及周边环境秩序。实施口袋公园建设,通过利用城市的边角地、闲置地等“留白空间”打造成移步成景、“美美与共”的城市“微公园”,从“见缝插绿”“破硬建绿”及“平立结合”等多维度发力,打造“口袋公园”。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资1.6亿建设“口袋公园”220个,让市民遛娃有去处、健身有器材、赏景有座椅、休憩有服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在巷口社区、九龙社区,都有一支身着红马夹的巾帼志愿者队伍穿行在社区大街小巷,哪里有脏乱差哪里就有她们美丽身影。郑文典 余婷婷 摄
突出机制建设,在常态长效建设上下功夫
健全综合测评机制,坚持分系列对城区、市直单位开展综合测评工作,对测评成绩最后一名的领导,分别由市文明委领导进行约谈,倒逼责任落实。2023年共组织3次测评,并应用一次省对市模拟测评结果,约谈了城区分管领导、市直单位主要领导9人/次。开展常态化创建工作,坚持常态化督查制度,对在整改中发现的问题,开出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限,做到整改反馈闭环管理。2023年以来,发出重点问题专项督办单72份,100%反馈整改到位。坚持常态化材料申报制度,先后印发10份月申报计划,实行按月收集,并按照“三审制”进行审核、完善、归档。建立精品点位创建机制。聚焦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场所,制定出台精品示范点位打造方案,分两批次打造了33类114个精品示范点位,并启动第三批155个精品示范点位打造工作,辐射带动同类型点位整体创建水平。强化科技赋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管理平台建设,打造形成“1+8”架构,包括一个基础支撑子系统和材料申报、问卷调查、实地测评、文明单位(校园、村镇)创建、创城督查、数据汇聚分析、综合展示、文明随手拍等8个子系统,把文明城市测评要求中的实地测评、网上申报、日常督查等环节系统化、模块化。今年1-10月份,通过创城系统派发问题清单8392个,已处理8368个,整改率达99.71%。该做法获得省委文明办李琦主任的肯定和“点赞”。(漳州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