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协同共治 织密网络安全网
http://wmf.fjsen.com  2023-11-22 17:16:35 吴志明 来源:泉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培源

又见未成年人瞒着家长给网络游戏平台充值!据《泉州晚报》报道,市民W先生11岁的儿子小强,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每天都往同一个网络游戏平台充值,半个月下来竟然充值2万元。近年来,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网络打赏等过度消费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警示我们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紧迫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202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各方合力,织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网。

“南京小学生玩‘吃鸡游戏’14分钟花掉4万元”“四川广元8岁‘熊孩子’为游戏充值刷走父亲4000多元”……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报道屡见不鲜,给不少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金钱观、消费观未成型,自制力较差,容易深陷互联网虚拟世界中。而父母陪伴与交流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正如报道所言,W先生和妻子平时忙于网店生意,再加上还有一个小女儿,所以对小强的关注比较少,导致孩子不知不觉中沉迷于网络游戏。此外还与网络游戏平台未尽到主体责任有关。一些平台缺乏智能识别身份的功能,未成年人只需知晓父母的支付密码,就能轻易充值或打赏。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监管问题成为全社会关切的焦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提案。事实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一直在探索中。早在2014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就被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19年、2021年相继出台规定,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充值金额、注册要求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限制。这些文件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果,但仍然存在有效监管缺失、违法成本较低等问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坚持以社会协同共治为方略,明确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步入社会共治的全新阶段。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笔者认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问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政府部门应完善网络保护相关立法,加强对网络游戏平台的监管,明确市场红线,对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及时查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倒逼平台主动加强管理。网络游戏平台应加强自律自控,进一步强化实名认证功能,有效甄别未成年人,关闭手机授权登录游戏功能,登录游戏特别是充值支付环节,要求输入密码,或进行指纹、人脸等验证,防止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账号进入游戏。还可以设置充值、打赏金额上限,同时设置冷静期,建立未成年人充值、打赏款项追回机制。

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妥善管理好个人电子设备及支付密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并加强监督管理。还要监管好孩子的消费动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补上网络安全教育课。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汇聚各方合力,加大监护、教育与监督管理力度,才能为未成年人畅游“网海”扫清“暗礁”与“险滩”,撑起一方网络晴空。(泉州晚报 吴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