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身边好人丨袁润熙:不褪色的医者初心
http://wmf.fjsen.com  2023-10-30 17:36:59 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不忘初心再出发,10月16日,2023年“感动福建”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正式启动。在前期的人物征集中,有这样一位年逾古稀、医者仁心的军休干部——79岁的袁润熙,退休24年来,他坚持每天为群众义诊,并且不取分文。在他的号召下,军休医护人员成立“退休军医志愿服务队”,多年来足迹遍布闽东偏远山区。在他的感召下,上门问诊的患者变成了志愿者,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无形中不断延绵。

64c14bebd5c40431d4005048cf77453c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虽已满头白发,袁润熙仍坚持每天义诊

大年三十晚上 病人需要他就“在岗”

上午9时,袁润熙家的院子里,等着就诊的人就已经排上长队了。“袁所长,我最近腰痛”“我最近嗓子不太舒服,能不能帮我看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着向这位79岁的老军医问诊。满头白发的袁润熙认真地询问每个病人情况,并在处方笺上写下推荐药,一笔一画清晰明了。有人欲给问诊费,他笑着拒绝了。

这般场景,已上演二十四载。1999年1月,袁润熙从宁德军分区卫生所所长岗位退休,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仍想着发挥余热,为此在军休所里找了一间办公室帮大家治疗,而且分文不取。

后来慕名找袁润熙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诊室也搬到了家里。“离我远的打电话给我向我请教,近的就跑到我家里问诊。”

在口口相传下,如今,袁润熙每天面对的病人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但他始终保持着“三不”的习惯:不论何人、不论何时、不取分文。即使自己正在吃饭,即使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只要有人需要,他都将患者设为“优先级”。

“老伴时常会说,可以饭吃完再去坐诊,但是我觉得病人在特殊的时间上门,肯定也是迫不得已,如果碰上发烧的患者,更是不容片刻怠慢,而饭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袁润熙说。

d8747a3c5fbdb115b388d3e340a0532f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一笔一画认真地为患者写下推荐药

下乡问诊自费带药 送给村中的老人

1944年,袁润熙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镇上小有名气的中医。“因为以前农村经常缺医少药,所以父亲就有一个习惯,我记得非常清楚,只要是穷人来看病,他就只抓药,不收钱。”袁润熙表示,他只是在传承父亲和祖父的医风,如今自己有环境给病人问诊,可以减轻部分人的经济负担,看到他们康复后开心的面容,自己也很高兴。

除了在家中坐诊,袁润熙还常常到乡村义诊。

“老人身体多有慢性病,下乡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帮他们诊治。”2019年,袁润熙与军休所的6名军休医护人员一道,成立了“退休军医志愿服务队”,专门前往宁德周边的偏远农村,为留守老人诊疗。

作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袁润熙没落下一场志愿服务,每次到村里他的位子前都格外火爆,即便到了饭点,也还是有很多人在排队问诊。袁润熙知道村中老人买药不易,每次下乡都提前自费带上许多药,送给村中的老人。

几次下乡中,村干部担心袁润熙年纪大,身体会吃不消,想劝村民早点回去,却都被他阻止。他诚恳地说:“我们难得来一次,不能让大家失望而归。”

用无私打动人 让温暖再延绵

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偶尔也会念叨几句,但都对袁润熙的义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儿子为了方便病人就诊,将后院改成阳光房,而老伴在生活上的全力支持,也让他面对病人时可以心无旁骛。

义诊二十四载,袁润熙不仅治愈了众多患者,他的奉献精神也感动了不少人,张燕玉便是其中之一。

15年前两人在公园晨练时相识,张燕玉常常腰背酸痛,在知道袁润熙是名军医后,她多次请教,而袁润熙悉心看诊,并且分文不取。张燕玉被深深打动,如今只要一有空,她就会主动到袁润熙家中帮忙,维持秩序、引导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很钦佩袁老的这份无私精神,所以也希望尽点绵薄之力,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张燕玉说。

如今,袁润熙家中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医”味逐渐浓厚,这也让他看到了义诊的意义。“我们年纪这么大了,能做的事情不多,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一直在院子里写处方,义诊下去。”袁润熙说。

寒来暑往,医者仁心,袁润熙不分昼夜,不管是周末还是节日,只要病人需要,他就在岗。从16岁至今,他将救死扶伤视作人生事业,用实际行动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梦想,先后获得“最美志愿者”“八闽银发先锋”“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宁德好人”等荣誉称号。(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