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创享文明幸福思明|大同闽南语读报读出社区“和谐”之声
http://wmf.fjsen.com  2023-10-18 17:51:20 刘玮 卢超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卢超颖

施金𥖄一边看报纸,一边做记录,为读报做准备(大同社区供图)

“施阿姨,你的报纸到了!”每天上午,当邮递员送报纸上门时,家住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大同社区的施金𥖄总是第一时间将报纸拿进屋,坐在小方桌前,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的读报时间。一副眼镜、一杯茶、几份报纸,往往就能陪伴她一个上午。别看施金𥖄已经78岁了,但精神矍铄、口齿清晰,每天坚持阅读报纸、书籍至少两三个小时。施金𥖄读报时有个习惯,当看到国家时政新闻或政策性民生新闻等重要新闻时,就会拿起笔在报纸上做上记号,在重点语句上也画上几笔。其实,这不单单是施金𥖄多年的读报习惯,还源于她是大同社区读报小组的读报志愿者。

大同社区读报小组成立于1982年,迄今已经延续41年了,现有成员30多人,成员包括社区离退休党员和普通居民。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读报小组还只是一个“路边摊”,大家围在大同居委会门口读报。随着居委会的搬迁,读报地点也跟着迁移,从居委会门口搬到居委会活动室里,后来又搬进了老剧场公园的大同社区书院里。

伴随着读报地址变迁的是读报人的薪火相传。经过两代读报人的传承,接力棒交到了施金𥖄手上。

作为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施金𥖄在退休后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2000年关系转到社区后,她主动接下了读报志愿者的工作。由于听众大多是“老厦门”,读报小组志愿者多采用闽南语解读,让听不懂普通话、不识字的群众也能了解时事新闻、健康常识、生活小窍门等多方面的信息,不出社区就知天下事。

“刚开始的时候,用闽南话读报纸的确是件困难的事,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卡壳,只好闽南话和普通话来回切换,好在大家都很宽容,给了我适应的时间。”施金𥖄笑着回忆起当年刚接过读报“接力棒”时的情景。“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作为读报人,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好。”施金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到周二,施金𥖄就会花半天时间把过去一周的新闻内容整理好,到了周三下午再读给大家听。

“有学习就有进步!”施金𥖄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她说,在社区各时期的活动中,读报小组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法规的主阵地,为群众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深受群众喜爱。“有个叫招治的老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每次读报都会坐在我的身边,回去还会和儿孙们聊国家时事政治,让儿孙们都很惊讶;还有黎明阿姨,眼睛不好,读不了报纸也看不了电视,但是读报小组的活动,她每次不落,连台风天都风雨无阻。”说起读报小组的“铁杆粉丝”们,施金𥖄如数家珍,她说:“读书看报也是老年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读报使老人们认知提高,文明程度也相应提高,这还能促进家庭关系甚至邻里关系的和谐。”

大同社区书记陈丽萍告诉记者:“每次读完报之后,大家都会对读报的内容进行补充、交流甚至是分析。闲暇之余大家还会坐在一起唠唠家长里短。”老人们边读边聊,从俄乌战争到中美关系,从环境保护到健康养生,不时地交流心得体会,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集体讨论让简单的读报活动成为融洽邻里关系、提高市民素质的好形式。

闽南语读报小组的“第四代”接班人王炜红为老人们读报。(东南网记者 卢超颖 摄)

最近,施金𥖄也开始培养“第四代”接班人了,刚刚退休不久的幼儿园老师王炜红在今年年初加入了大同读报志愿者的队伍。王炜红从小生活在大同社区,且退休前致力于推广闽南话传承,这些先天条件与大同闽南语读报小组有着近乎“完美”的契合度。“年轻力量”的加入,让大同读报小组更添活力,读报的形式也开始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王炜红将之前推广闽南话时注册的微信公众号“讲闽南话”变成了自己准备读报的“教案本”。她将各大报纸的电子版精选排版发布在公众号上,既方便自己为居民读报,又成为社区其他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公报栏”。

“我能成为读报小组的成员,是受到几位党员‘姐姐’的影响,既然来做了,就要像姐姐们一样,不能‘走过场’,当‘收音机’。”在准备读报内容的时候,王炜红总是自己先将报纸的内容学习吸收。她为了扩大知识储备,面对部分晦涩难懂的内容或是新潮词汇时,会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在编发微信内容时,附上相关的资料。

“茶桌仔”成了大同社区居民们的议事平台(东南网记者 卢超颖 摄)

如今,在大同社区,闽南语读报小组结合“茶桌仔”文化,成为社区倾听民意、收集民声、调解民怨的主要平台。居民每周固定时间来到厦门老剧场文化公园,用“老厦门”的方式,坐下来,泡壶茶,邻聚、读报、“话仙”、议事……对能解释的、能帮助解决的,读报小组党员志愿者马上处理;对一些关系街道、社区发展的意见、建议,读报小组成员积极帮助汇总梳理,及时反馈给社区,为社区决策提供依据。

读报小组多年来始终坚持“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本色,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治安、禁毒帮教等层面,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更好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与和谐。东南网记者 刘玮 卢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