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新貌
文明风10月10日讯 为更好地推动“以城带乡、以乡促村”,1989年将乐县以常口村为试点,组织开展“双创”活动,由于活动接地气、合时宜、易操作,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迅速形成了一种新风尚,在取得较好成效后,示范带动全县各村开展创评。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他叮嘱当地干部群众:“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殷殷的话语讲到了乡亲们的心坎里。34年来,常口村村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其融入72字村规民约,刻在村规碑上,作为全村的实践指南。持之以恒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在“创十星评十户”的引领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的山水画卷在常口村次第展开,常口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众多荣誉称号。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规民约碑(老碑)
用活文明机制,激活德治力量
常口村把“创十星评十户”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相结合,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397名,整合“两山学堂”、国家电网服务驿站、擂茶文化街、新老村规民约碑、初心体验馆、脐橙基地、擂茶体验馆、农家书屋、“明星路”等阵地资源,以“创十星评十户”为特色项目,吸纳“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单项典型示范户”为志愿服务队成员,针对“八星户”“九星户”开展“传帮带”活动,主动帮助查找、解决问题,积极帮助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同时积极参与村里公共事务,成为“行走”的文明公约,把文明“送”到村民家门口,把文明“种”在百姓心里头,以点带面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农户追“星”学“星”蔚然成风。
2022年组织开展文明劝导、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帮助村民解决问题140余件。20多年来,常口村社会治安良好,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创十星评十户”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三明市志愿服务大赛银奖。2022年,常口村共有农户246户,参评率达到100%,其中,“十星级文明户”227户(占总户数92%)、“十星级单项典型示范户”10户。小牌匾彰显大文明,村民自创打油诗盛赞“创星评户就是好,家家户户都知晓,你追我赶典型户,家家挂满十星户。”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新貌
厚植生态“底色”,擦亮幸福“成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村口矗立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石碑,见证着常口村绿色发展的足迹。常口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发“两山理论”实践基地、高端民宿酒店、水上威尼斯乐园、云衢山漂流等生态文旅项目,带动餐饮住宿等业态发展,助力村民就业增收,实现全村80%劳力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通过“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讲道德、有文化、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发挥勤劳致富尖子户在资金、项目、技术方面“助推器”作用,引进福建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福建盘古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带动脐橙、葡萄柚、甜柿、黄精等产业发展,为常口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奠定厚实的群众基础,激发创业的内生动力。为了吃上“生态饭”,常口村紧抓机遇,带头开发“碳票”,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三明林业碳票首发式在常口村举办,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碳票”变“钞票”的做法登上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
2022年,村集体收入从20多年前的不足3万元增长到18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早期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3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奔“富”未来的道路上,端稳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
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新貌
践行生态文明,打造宜居家园
青山环绕,碧波荡漾,民居白墙黛瓦,花草水景遍布……走进常口村,美丽的乡村风光展现在眼前。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常口村囿于村财薄弱,还只是一个没有水泥路、没有新房子、没有路灯的“三无村”。通过3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常口村村容村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创十星评十户”活动为抓手,将“微行为”汇聚成“众力量”,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村民人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村里一个个“生态环保星”变身“生态观察员”,通过造林绿化、巡山护林、溪流巡护、环境整治、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常口村不仅在“净”上下功夫,更是在“美”上做文章,通过评先进、树典型、扬新风的方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改水改厕、道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及建后管护。得到村民的支持后,积极实施村庄立面改造、天然气改装、污水管线下地、道路白改黑、村庄亮化、垃圾转运站建设等工程。“星级文明户”积极发挥“头雁效应”,有的放矢做好村民思想工作,顺利通过4次拆旧建新,拆除了30多栋老屋,盖起新房。新村建设中,常口村坚持“不开山、不截水、不占田、不砍树”原则,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建设乡村露天游泳池,把后山山泉水引入村中,形成村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花的园林式村庄。时至今日,常口村已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的“三无村”逆袭成为自带流量的“典型村”的蝶变。
聚强人才底气,筑牢振兴基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常口村在学文重教方面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也非常重视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村里的“学文重教星”“学文重教带头户”的创评积极性一直很高。为培育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资源,村委会在村里的显著位置设立了“人才榜”,一人“成才”全家上榜,激发年轻人的奋发斗志。除此之外,更是有丰厚的奖励机制,专门设立了教育基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莘莘学子立志成才,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家乡情怀,将来为村做贡献,让乡贤资源回流,做到人才“育得出”也“留得住”。1994年,常口村仅仅只有2个中专生和1个大专生,时至今日,1062人的村子已培养出148名大学生,平均每7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大学生,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5人、硕士16人,这些走出去的人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哺家乡,让“无价之宝”的精神代代传承。
常口村的嬗变,正是将乐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20多年来,将乐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提档进位,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融入创评活动,融入农村群众日常生活,让精神文明建设的触角更好地延伸到基层,用文明创建“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成为农村破解产业发展、移风易俗、土地流转、房屋拆迁等瓶颈的利器。(将乐县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