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万公顷,建设“口袋公园”3800个。(2023年2月22日《中国建设报》)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一类规模很小的公园,是对“边角料”空间的活化提升。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增了许多口袋公园,为城市增添新色彩。例如,两年来,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建成82处口袋公园,切实提高人居环境品质,获得市民广泛好评。为解决口袋公园投入使用中逐渐显露出的问题,口袋公园的建设需要持续探索共建、共享、共管方向,既要“上新”也要“上心”,其提升工作势在必行。
推动共建,体现群众智慧。人民城市人民建,要立足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进行口袋公园建设。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更要广泛征求民意,争取公众参与。在建设前期,要邀请居民对项目设计把关,建设中要欢迎群众监督,建设后期要及时听取居民使用后反馈意见,做好调整完善。位于老城区中的口袋公园,更是旧城微更新的重要手段。要加大宣传、广泛动员,运用集体智慧巧建口袋公园,一起拾起老城遗漏的秩序与人文。唯有与广大市民共商共建,才能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有归属感的口袋公园。
促进共享,彰显为民初心。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必然要抓“关键小事”。口袋公园重在打造公共服务能力,让市民群众感受城市“神经末梢”的温度。因此,口袋公园更应尽可能让更多居民共享口袋公园的便利便捷。例如,积极提升口袋公园规划布局工作,探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供需关系,实现景观意义。让住在城市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共享口袋公园带来的幸福感,触摸家门口最近的“诗与远方”。
探索共管,提升长期效益。口袋公园建设不是昙花一现的工程,而应久久为功,实现长期运营,就离不开市民们的共同管理维护。对于口袋公园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要创新管理模式,推行“民管公助”模式,探索划出特定的区块空间,让有社会责任感的市民把口袋公园看作“自家小院”,以包容的态度,允许附近爱好园艺的居民灵活使用。在举办综治平安建设等活动中口袋公园也将大有作为,如漳州市在口袋公园中巧妙植入市域社会治理、禁毒、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长远来看,共管口袋公园更有助于带动基层自治,促进社区共管共治,擦亮城市文明名片。
共建、共享、共管的口袋公园,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口袋公园,能够让口袋公园进一步承载人民的美好向往,真正成为暖民心惠民生的生态福祉。(漳州文明网 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 余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