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别让兴趣班成为家长“鸡娃”新赛道
http://wmf.fjsen.com  2023-09-18 11:15:10 付彪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陈小妮

不久前,有家长在网上吐槽暑期四十多天孩子开销五六万元,引发网友热议。从钢琴、画画到马术、击剑,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兴趣班”成了不少家长“鸡娃”的重要方向。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9%的受访家长给孩子报过兴趣班,65.5%的受访家长暑期在兴趣班上给孩子花费2000元以上。(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但与之相伴的,让孩子学习“十八般武艺”也成了一些家长“鸡娃”的新赛道。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见啥班报啥班,恨不得把所有兴趣班都让孩子“试”一遍;有的为了培养孩子多种特长,节假日“十二时辰”被排得满满当当,家长和孩子奔走于各种兴趣班之间。然而,在多个兴趣班“并驾齐驱”下,最终不仅让家长付出了高昂的试错成本,也让一些孩子丧失了“兴趣”。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发展孩子兴趣、提高孩子素质,但前提是不能超越孩子的兴趣爱好,过度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让孩子“奔跑”。看上去,似乎每个孩子都得有两三项拿得出手的特长,但事实上,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把自己认为“好”的兴趣班强加给孩子,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特长,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伤害孩子个性的发展,最终失去持续“奔跑”的勇气,这无疑也让兴趣班与育人的本质背道而驰。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型电视纪录片《起跑线》中,7岁女孩汤笑嫣自打记事起,就与各类兴趣班为伴。每当周末,母女就像冲锋的“战士”,奔波于四五个兴趣班之间。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一个疲惫的女孩被焦虑的母亲推动着前进。今年暑期档电影《学爸》也呈现出一幕幕“鸡娃”的镜头:箭箭在火嫂的逼迫下,变得痛苦不堪,甚至离家出走;雷小米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着各种技能,变得愈发沉默、缺乏自信……这些足以表明,任何教育都应遵循适度原则,符合孩子成长规律,“鸡娃”只会给孩子带来沉重负担,最终得不偿失。

“鸡娃”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忧虑。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焦虑?电影《学爸》里一些台词可谓击中了要害:“所有人都在跑,我不敢停。”“为了看清楚,前排要站起来,那后排就要站得更高!”“踮起脚尖才能把孩子举得更高”……正是在这些功利心与“内卷”氛围的渲染下,弥漫了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扭曲了一些家长的教育观,进而不由自主地无奈跟风“鸡娃”,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累。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孩子不是机器,更不是家长的提线木偶。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没有孩子乐意被强制学这学那。过多的兴趣班不仅耗费家长的财力,更会压榨孩子的玩乐时间。国家层面已明确规定中小学取消特长生招生,也不鼓励营利性兴趣班来压抑孩子的天性。家长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让他们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安溪文明网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