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福建厦门:守望相助汇聚志愿力量
http://wmf.fjsen.com  2023-09-05 19:36:37 来源:中国志愿 责任编辑:兰楚文

生活困难,邻里主动搭上一把手;小矛盾小纠纷,“金牌调解员”来化解;突发灾情,社区救援队及时处置……在邻里守望之间,志愿服务早已融入福建厦门人的生活。目前,厦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97万人,志愿服务团体700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超11万个。党员示范带头,汇聚志愿力量,让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让基层社会治理更贴实际、更富效率、更有人情味。

image.png

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

爱心征集令汇聚志愿微光

“木床摆得离窗户远点,老人怕吹风。”“这个灯泡坏了,一起换了。”近日,在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居民王大爷的家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庄莹莹和社区志愿者一起撸起袖子,为老人组装木床、打扫卫生、更换电灯……

王大爷今年74岁了,无儿无女。为此,社区专门在思明区“智慧近邻”线上平台为王大爷发布了一条爱心征集令,得到了广大邻里的支持。大家纷纷捐衣捐物,还有邻居把闲置的木床捐赠出来。志愿者们带着居民的爱心来到王大爷家,经过一番大扫除,屋内窗明几净、焕然一新。

一条爱心征集令,汇聚起了邻里守望的微光。在深田社区,“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贯穿社区治理始终。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形成了“千百万”社区工作新模式。“百”,就是彰显志愿服务精神的“百事帮”。社区请出各种能人、达人,由党员牵头组成“百事帮”邻里互助服务队,让相近相亲、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成为小区邻里间的主流共识。社区还成立了由小区调解骨干、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等组成的调解服务队,推动解决邻里矛盾。

在厦门,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越发完善。居民参加社区、小区事务的协商,驻社区单位、企业、开发商等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居民共创、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专业化让服务提档升级

让志愿者更专业,让爱心更有力量。在厦门,志愿服务正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一系列法规出台,推动志愿服务法治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师资库、新时代文明实践师资库,共有师资力量278人,常年开展知识传授、技能学习、团队拓展等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培训;连续7年为注册志愿者购买保险,保障项目不断升级完善;涌现出一批效果好、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一道指令发出,无人机从专用停机坪平稳起飞。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不断攀升,海域的整体情况一览无余——日前,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党委副书记、义务消防队队长张俊强操作殿前街道的无人机,开展岸线海域巡逻飞行工作。殿前街道是进出厦门岛的“门钥”所在,这里也有着岛内最大的“村改居”社区高殿社区,人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据张俊强介绍,他领衔的无人机巡防队2022年11月正式成立后,与高殿义消、马垅森消、995海上义务救援队、治安巡逻、铁路护路等多支巡防队伍一道,构建起街道“陆海空”一体化巡防体系。基于社会治理“信息化+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业务、指挥调度便利化,他们已经取得专业部门的技术支持,推动开展个人飞行岗前精细化培训,为执行各项飞行巡控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殿前街道是智慧赋能社会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专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多志愿者变得更加专业,成为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补充。

厦门蓝天救援队,是一支专门应对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的国际化专业救援队伍,已多次参与全国及国际多类别救援,成长为一支包含山地救援、海上救援、城市救援和心理救援、弱势群体帮扶等服务在内的专业队伍,常年参加厦门及周边的山地、水上、城市等各类生命救援。

2023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素珍带着队员跨越山海,辗转于土耳其多地开展救援任务,搜寻、挖掘出数十名罹难者遗体,灾区政府和灾民非常感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处处彰显鹭岛志愿力量

7月正值旅游旺季,风光旖旎的厦门受到全国游客的青睐,中山路步行街上游人如织。为游客指路、供应开水、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手机应急充电服务……2023年年初启用的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成为一处亮丽的文明风景。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秘书长陈伟介绍,驿站将流动性的志愿服务以驻点形式固定下来,调动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7月6日起,驿站再添新服务——在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推动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银发先锋工作室”在此揭牌。以30名老专家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每周四下午为市民游客提供健康咨询义诊服务。

在拥有200多件展品、一艘10米多长的观赏王船的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里,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认真聆听着“一日小厅长”的讲解。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王舒萌是现任“小厅长”之一,她每月都会到沙坡尾展馆,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讲解“送王船”习俗,将厦港璀璨的海洋文化史娓娓道来。

自2018年起,思明区文化馆面向厦门市中小学生招募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一日小厅长”志愿讲解员,让广大未成年人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2019年,“一日小厅长”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亮点,被放到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习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片中。2020年,“送王船”习俗申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成功的典型案例。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红马甲”的身影时时可见。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微光成炬,近百万名实名注册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智慧助老、文明旅游、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成为推动厦门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志愿》 厦门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