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要求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逐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3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来源:光明日报)
孩子即未来,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虽是城市发展的一小步,却是设计理念前进的一大步。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多以成人视角为中心,没有充分考虑儿童需求和儿童安全,导致儿童室外活动空间相对短缺,“带孩子去哪儿”成为城市家长的集体焦虑,此次《〈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以下简称《导则》)的出台不仅得“童心”更得“父母心”。
建设儿童友好空间要学会“俯身看”。儿童的平行世界只有“1米高度”,设计师们要俯下身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打造“微型公园”“迷你雕塑”“彩色道路”,建设高质量的儿童友好空间,让广大儿童公平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
建设儿童友好空间要学会“低头听”。显然,有儿童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才是真正的儿童友好城市。在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通过搭建“儿童议事会”“儿童意见箱”“小小设计师”等平台,尊重儿童的天性和率真,给予城市小主人在城市建设中更多的参与权、发言权和选择权,决不能简单以成人的喜好和理解来诠释、规划和建设儿童友好空间。
建设儿童友好空间要坚守安全准则。《导则》明确要求,“在各类建设中使用绿色、安全、环保的材料,保障各类儿童游憩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有效降低儿童密集场所事故灾害风险。”毫无疑问,保障儿童安全是建设儿童友好空间的前提和底线。在确保建造材料安全环保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设计,在设置安全护角、安全扶手、安全护栏、安全道路等方面下功夫,把儿童友好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从关注“城市风貌”到注重“儿童友好”,城市更新可谓是内外兼修。然而,《导则》的出台仅仅是第一步,推动《导则》在各个城市落地落实才是关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儿童友好”的理念会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儿童友好空间有望成为每座城市、每个街道、每个社区的标配。(南平市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