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时隔四年重访屏南县,最大感受是乡村人气日旺。此行还听到一个新名词——“四民村”,造访的厦地、漈下、前汾溪、龙潭、四坪五个村,基本上实现从“空心村”到“四民村”的嬗变。
何谓“四民村”?老村民、新村民、云村民、荣誉村民是也。“老村民”是指农村户籍村民和因就读或就业而在外的原居民;“荣誉村民”是指为乡村发展提供长期支持或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贤达人士,主要包括各类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新村民”是指户籍不在乡村,但在乡村投资创业、工作生活的各种创客人才、技术人才和投资者等;“云村民”是指未在乡村生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身体力行地支持并参与乡村发展,为乡村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的人。
“人才”和“人气”的不足,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从“空心村”到“四民村”,屏南的做法有三点启示。
借智。屏南确立古村振兴、文创强县的发展战略,通过制定“一人一议”“一人一策”扶持政策,成立工作专班,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先后引进了林正碌、程美信、张勇、马惠东等艺术家、文创团队,用文创点亮了古村落、活化了古民居,走出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人才导引人气,人气聚集振兴。对于作出贡献的人才授予荣誉村民称号,是嘉奖更是激励。
借力。目前龙潭和四坪的新村民占比均约30%。引进新村民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优惠引流,创新推行老屋流转模式、古村修缮模式和项目管理模式,成功吸引新村民认租老宅、安家长住、投资兴业,新村民营造了新业态,有助于重新发现发掘乡村价值;二是文创效应,不少地方成为网红打卡点,让热爱艺术的人主动来到乡村,追求梦想与事业。有着共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激发灵感创意,不仅改变了村庄,还碰撞出了音乐节、啤酒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既丰富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让新村民充分感受到村庄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人留下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借势。“云村民”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突破村庄的地域限制,扩大了乡村“朋友圈”,既促进乡村空间资源数字化与价值实现,又以“线上+线下”方式吸引更大范围的人才和资源回流,“破圈”盘活“沉睡”的乡村资产与生态资源。经荣誉村民、“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和他的团队提炼总结,全国首个“四民村”在四坪村诞生,并借势启动全国首个“云村民”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云村民”与“新村民”“老村民”交互关系。
人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乡村才会有无限可能。不论是借智借力还是借势,都旨在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为主动下乡开扇门,为在地建乡搭平台,为被动返乡留条路,但最终都要落到主体上。老村民是乡村的主体,通过“内育外引”提升村民素质,积极引导老村民激发内生动力,让“个体”变“主体”,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让乡村成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最近,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引导退休干部、教师、医生、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四民村”的出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对于实施“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