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密码“1334”连民心察民情解民忧
http://wmf.fjsen.com  2023-08-15 09:17:35 苏依婕 严顺龙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东南网8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 严顺龙)“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在龙岩革命老区,这首客家山歌传唱不息。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近日,记者走进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发源地——上杭才溪,采访当地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创新“1334”工作法,将红色精神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打造“红土枫桥”品牌的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

群众事,无小事。

每月农历初三、初八上午,才溪镇下才村村委会就会“变身”为“圩日议事”信访接待大厅。镇村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当场为民解忧。家住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附近的黄女士,就在这里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

此前,黄女士家门前的公共绿化带里常年有群众放养鸡鸭,环境卫生恶劣。为此,她没少与邻居发生口角。下才村村干部走访调查发现,该小区圈养家禽条件有限,群众散养家禽现象时有发生,屡劝不止。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当地在下才村上坑闲置山林圈出一块地供小区农户养殖家禽,鸡鸭有地圈养,生活环境变整洁了。

“类似的邻里纠纷时常发生,但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都要及时跟进,把问题化解在一线。”下才村党支部委员王志云说,才溪镇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导向,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圩日议事”是才溪镇的一种联合信访接待模式。每逢圩日,由镇领导、各职能部门、信访办联合接待信访群众,将信访服务开到群众家门口,对信访问题进行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处理。

为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才溪镇还推动实现村居民情收集点、政策宣传点、互助帮扶点、纠纷调解点“四点合一”,由挂村乡镇干部、法官、民警、调解员、村主干等5名专职人员在村居服务点轮流坐班,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

近日,王某和黄某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来到才溪镇综治中心申请调解。在人民调解员的帮助下,双方不到2小时便达成协议,王某一次性向黄某支付赔偿款28979元。“高效调解,一次性解决问题,让我们更省心!”黄某表示。

“为解决村层面矛盾,我们整合资源力量,推进乡镇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建立‘一庭两所多部门’联调联动机制,方便群众有地找说法。”才溪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森发告诉记者,通过“诉调对接审前调、公调对接随警调、访调对接上门调”速调快处联动模式,设立“畲汉亲”“和事佬”等专业化调解室,矛盾纠纷化解更加专业高效。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今年以来,才溪全镇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97起,其中村级化解190起、镇级化解7起,调处率100%。

发挥“三个”示范引领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非诉讼纠纷怎么解,群众工作怎么做?“作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镇注重鉴往知来,坚持把党的领导挺在前面,以党建、法治和榜样力量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才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晓娟介绍。

才溪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全国人大第一个设在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才溪镇人大主席王瑞华介绍,在实际工作中,才溪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将普法贯穿于调处全过程,“镇里建立‘圩日议事’制度,每逢圩日,经常可以看到镇党委、人大、政府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引导群众利用赴圩日的闲暇,学法、建言、议事”。

从2021年7月设立至今,才溪立法联系点共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需求和立法工作意见建议一次,8件法律草案的意见征求工作任务。

“通过收集群众意见,我们已上报立法需求和立法工作意见建议13项,8件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227条。在已公布实施的地方组织法、畜牧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四部法律中,才溪立法联系点提出的17条建议被不同程度吸收到有关条款。”王瑞华说,这些建议,很多来源于基层治理实践,被法律吸收后又将反过来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调解基层的矛盾纠纷,老红军、老党员、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士,经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才溪镇司法所陈汀文介绍,长期以来,才溪注重从“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中选聘调解员,同时培育“红土法治”志愿服务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等队伍,开展“无讼村”“平安守法家庭”“孝德人家”等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带动基层治理,促进矛盾化解、乡村和谐。

在才溪,还有一支全部由女法官、女书记员组成的“女子家事审判合议庭”队伍。她们将才溪女光荣传统和客家文化融入家事审判,打造以“光荣亭”为背景的审判法庭,坚持“合”“和”,一线调解抚养关系、彩礼返还等纠纷,以法治力量守护“模范之乡”。

走在红土地,记者感受到,坚持党的领导、善用法治方式、建强“一支队伍”,发挥各界人士的积极性、能动性,有威望、作风好、会调解,才溪的基层社会治理迸发出汩汩活力。

健全三项机制把好四道关口

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多亏了你们,墙砌起来了,多年心结也解了……”近日,溪西村村民王某向前来回访的才溪派出所所长姚锋说。

今年3月底,姚锋在溪西村夜访时得知,王某与陈某因修建围墙频频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姚锋同村干部主动介入,在理清矛盾焦点后,为双方明晰利弊,并提出建议方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邻里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驻村夜访’活动开展十多年来,民警在与乡亲们的夜聊中,更好地摸清村情,做到人熟、地熟、事熟,化解矛盾纠纷也更得心应手。”姚锋介绍,针对辖区大多群众白天外出劳作、晚上在家的情况,才溪派出所传承弘扬苏区干部“夜走山路访贫农”传统,要求每名民警每周不少于2个晚上,夜访不少于20户,为群众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同时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每事必复”。

近三年来,才溪派出所民警通过“驻村夜访”等形式,深入群众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50多件。

如今,在才溪镇,传承弘扬苏区干部优良作风,加强与群众的紧密联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已成为每位镇村干部的行动共识。

“我们建立健全联系群众、信访接待、现场办公三项机制,开辟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绿色通道,切实把好排查、调解、防控、疏导四道关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高晓娟说。

眼下,全镇划分为148个“微网格”,建立“网格员+党员+政法干警+法律明白人”联合“网哨”,通过每日走访、信息归类、每周研判,推动矛盾隐患拉网式摸排、争议事实全方位掌握、风险隐患及时上报,实现矛盾纠纷“未诉先办、主动化解、就地事结”。

微网格“立说立办”、乡村“集中研办”、乡镇“协调转办”,让民情收集处理高效进行;“逢圩日”接访,每周二“现场办公”,乡镇干部把村委会调解室作为“第一办公室”,定期到所包村倾听民意;通过案后回访机制,了解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满意度、协议履行情况等,调解效果得以巩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也在变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发力点、落脚地。”高晓娟表示,将以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为新起点,在实践中进一步用好“1334”工作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以实干实绩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