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茶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文明风8月1日讯 晋安区茶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辖区实际,以“一个总体目标、三级组织架构、五大联动主体、七彩志愿服务队、N个特色项目”为主体的“1357N”工作模式,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围绕群众需求,扎实开展各类聚民心、惠民生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持续提升“善读讲堂”理论宣讲品牌
建强“主阵地” 夯实文明实践“硬基础”
茶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全域化推进阵地建设工作。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各社区依托近邻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统筹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除此之外,在八闽第一站、施丹劳模先锋岗等关键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纵向形成“实践所、站、点”三级阵地链,延伸阵地覆盖,丰富活动载体,真正将文明实践活动“办在百姓家门口”“走进百姓心坎里”。
在纵向三级组织架构基础上,借助“志愿福州”“志愿晋安”等线上平台系统,横向辐射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及“茶园达人”等五大联动主体,形成纵横交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目前,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建单位17个,八闽第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共建单位44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更活跃、更实在、更有效。
常态推进“八闽第一站”志愿服务
打造“主力军” 培厚志愿服务“营养土”
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茶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精心设计七彩丝带组成的心形logo命名为“新丝带”谐音“新时代”,由红色政策宣讲队、橙色平安建设队、黄色爱心行动队、绿色环保先锋队、青色文明倡导队、蓝色健康服务队、紫色文化传播队等7支七彩志愿服务队组成,对应常态化开展7大志愿服务内容。
通过挖掘吸纳街道业余讲师团、具备良好宣讲能力的居民群众、“五老”人员、企事业及共建单位职工、“社区达人”等人才,不断充实街道七彩志愿服务队、薪火志愿护河队、环南社区徐瑜党建工作室、电建社区梯位长协会、东浦社区“我是社区小主人”志愿服务队以及站前社区“夕阳红党员志愿巡逻队”等44支队伍力量。截至目前,全街注册的志愿者达9770人,通过活跃在群众身边,常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着力打造“茶园帮客”品牌项目
培育“新品牌” 唱响服务群众“协奏曲”
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色项目、广泛调研“备菜”、按照需求“点菜”、热情服务“送菜”、认真反馈“品菜”,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精准滴灌”,涌现出“茶园帮客”“善读讲堂”等一批受群众欢迎和认可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常态化服务400余场次,受益群众5.5万人。
着力打造“茶园帮客”品牌项目,根据辖区群众需求,通过“志愿”加“公益”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相关专业老师,通过免费、低偿、积分兑换等多种形式,先后开办儿童阅读、亲子舞蹈、非遗美育课程等公益班40余场,建立“参与活动-积累积分-兑换课程”的形式,在满足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持续提升“善读讲堂”理论宣讲品牌,以“读书会+主题宣讲+自选动作”的模式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自2018年5月以来已开展大型集中性宣讲活动48期,并在多家省、市属媒体刊载报道,活动信息多次被省文明风采用。2023年以来,开展“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思践悟 砥砺前行 助推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宣讲学习活动,在宣讲过程中加入红歌教唱、手工DIY、文艺表演等“自选动作”,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常态推进“八闽第一站”志愿服务,以“1+2+3+N”模式,即组建一个联盟、建设两个阵地、拓展三个平台、探索“N类服务主题”和“N名志愿者”的开放模式,常态化提供交通问询、热水供应、爱心药箱、便民服务等10余项志愿服务,每年承办主题宣传活动、应急救护培训、调研参观等近百场活动,展示和践行福州城市形象及志愿服务精神。
接下来,晋安区茶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持续抓好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品牌项目建设,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实践载体和方法途径,通过宣讲学习、主题活动、宣传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坚持从探索“文明实践”到提质“实践文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茶园“最后一公里”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晋安区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