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厦门:邻里守望温暖互助 志愿服务就在身边
http://wmf.fjsen.com  2023-07-26 21:26:08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image.png

厦门蓝天救援队组织队员在曾厝垵音乐广场海岸线进行安全执勤。图/厦门市委文明办 提供

image.png

在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一日小厅长”为游客们讲解“送王船”习俗。图/厦门市委文明办 提供

生活困难,邻里主动搭上一把手;小矛盾小纠纷,“金牌调解员”“老娘舅”“和事佬”来化解;突发灾情,社区救援队及时处置……其实,这些随处可见的忙碌身影都是厦门的普通居民和志愿者。小善大爱,点滴汇聚。在邻里守望之间,志愿服务早已融入厦门人的生活。

近年来,厦门市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重要载体,着力在打造特色、体系建设、示范带动上下功夫,推动雷锋精神在厦门不断赓续弘扬。目前,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超97万,志愿服务团体700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超11万个。党员示范带头,汇集志愿力量,就近就便、共建共治共享,用志愿服务让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让基层社会治理更贴实际、更富效率、更有人情味。

携手并肩 汇聚志愿力量

7月正值旅游旺季,风光旖旎的厦门受到全国游客的青睐,中山路步行街上游人如织。为游客指路、供应开水、提供法律咨询、提供手机应急充电服务……今年年初启用的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成为一处亮丽的文明风景。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秘书长陈伟告诉记者,驿站将流动性的志愿服务以驻点形式固定下来,调动各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7月6日起,驿站再添新服务——在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推动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银发先锋工作室”在此揭牌,以30名老专家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在每周四下午为市民游客提供健康咨询义诊服务。

另一边,在拥有200多件展品、一艘10米多长的观赏王船的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里,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认真聆听着“一日小厅长”的讲解。思明第二实验小学的王舒萌是现任“小厅长”之一,她说,她每月都会到沙坡尾展馆,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讲解“送王船”习俗,将厦港璀璨的海洋文化史娓娓道来。

自2018年起,思明区文化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招募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一日小厅长”志愿讲解员,让广大未成年人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2019年,“一日小厅长”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亮点,被列入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习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片中。2020年,“送王船”习俗申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次与“海丝”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成功的典型案例。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红马甲”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的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微光成炬,近百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智慧助老、文明旅游、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党建引领 近邻相亲互助

“木床摆得离窗户远点,老人怕吹风。”“这个灯泡坏了,一起换了。”……近日,在深田社区居民王大爷的家中,深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庄莹莹和社区志愿者等人为老人组装木床、整理卫生、更换灯泡……

王大爷今年74岁了,无儿无女,生活存在困难。为此,社区专门在思明区“智慧近邻”线上平台为王大爷发布了一条爱心征集令,得到广大邻里的支持。大家纷纷捐衣捐被,还有邻居把闲置的木床捐赠出来。志愿者们带着居民的爱心来到王大爷家,经过一番大扫除,屋内变得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王大爷笑着不停地说:“太感谢了,咱们社区真好!”

一条爱心征集令,汇聚起邻里守望的微光。在深田社区,“远亲不如近邻”理念贯穿社区治理始终。在“近邻”党建引领下,社区形成了“千百万”社区工作新模式。“其中,‘百’就是‘百事帮’。”庄莹莹说,社区请出各种能人、达人,由党员牵头组成“百事帮”邻里互助服务队,还主动联系共建单位,让更多力量加入“百事帮”队伍,让相近相亲、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成为小区邻里间的共识。社区还成立了由小区调解骨干、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等组成的调解服务队,推动解决邻里矛盾。

将视角转向金尚社区——如今,在金国里七栋的架空层,有一个集智慧健身房、党群活动室、乒乓球室、老人泡茶聊天室、阅览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吸引众多居民前往娱乐、健身。在居民们的记忆中,改造前的架空层,墙壁乌黑陈旧,地板不平,旧家具随意摆放,臭气难闻。怎样改造架空层?2019年,一群离退休党员和热心群众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支居民自治的新时代志愿者服务队,一户户征求业主意见,最终支持率达到98%。经过志愿者们的付出和坚持,活动室最终建成,开展乒乓球比赛等各类主题服务200余场,治理模式也不断复制到其他小区。

不只是深田社区和金尚社区,在厦门,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越来越完善。居民参加社区、小区事务的协商议事,驻社区单位、企业、开发商等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共创、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专业化让服务提档升级

让志愿者更专业,让爱心更有力量。在厦门,志愿服务正向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一系列法规出台,推动志愿服务法治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师资库、新时代文明实践师资库278人,常年组织开展知识传授、技能学习、团队拓展等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培训;连续七年为注册志愿者购买保险,保障项目不断升级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效果好、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一道指令发出,无人机从专用停机坪平稳起飞。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不断攀升,海域的整体情况一览无余——日前,高殿社区党委副书记、义务消防队队长张俊强操作殿前街道的无人机,开展岸线海域巡逻飞行工作。

殿前街道有着岛内最大的“村改居”社区高殿社区,人口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张俊强说,2022年11月无人机巡防队正式成立后,与高殿义消、马垅森消、995海上义务救援队、治安巡逻、铁路护路等多支巡防队伍一道,构建起街道“陆海空”一体化巡防体系。并基于社会治理“信息化+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业务、指挥调度便利化。“我们已经取得专业部门的技术支持,推动开展个人飞行岗前精细化培训,为执行各项飞行巡控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殿前街道是智慧赋能社会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专业力量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越来越多志愿者变得更专业,成为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补充。

厦门蓝天救援队是一支专门应对灾害事故应急响应的国际化专业救援队伍,已多次参与全国及国际多类别救援,成长为一支包含山地救援、海上救援、城市救援和心理救援、弱势群体帮扶等服务在内的专业队伍,常年出勤厦门及周边的山地、水上、城市等各类生命救援。

今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牵动了全世界的心,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素珍带着队员跨越山海,逆行而上,辗转于土耳其多地搜寻、挖掘出数十名罹难者,收到了许多当地人的问候与感谢。“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再到他们认可、信任甚至是夸赞,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来了他们的尊重与感激。”(厦门文明网 厦门日报记者 黄琬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