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宁德:涵养文明乡风 赋能乡村振兴
http://wmf.fjsen.com  2023-07-24 20:11:38 叶伏国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乡村之美,美在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夏日,行走在闽东乡村山海间,纵横阡陌处,绿野田畴中,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厚植沃土,一幅业兴、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正在展开。

image.png

四坪村。屏南县熙岭乡政府供图

田间地头 理论宣讲润人心

近日,在宁德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千亩茶园内,身着畲族服饰的蕉城区“畲歌畲语”理论宣讲小分队以极具畲族风情特色的歌言,向当地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新闻消息、价值观念和致富科技等,歌声婉转动听,吸引不少群众驻足围观。

image.png

阮传龙 摄

“畲歌畲语”理论宣讲小分队成员告诉记者,为了把党的声音唱进千家万户,她和小分队成员通过改编畲族歌谣为畲族群众搭建起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途径,让理论宣讲更有新意,更受欢迎。

这只是宁德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党的政策理论宣讲的一个缩影。现如今,像“畲歌畲语”这样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宣讲小分队遍及闽东大地——

在周宁县,评书艺人王增禄利用“方言评书”向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方针。每当他的铜铙钹响起,居民们就搬来小板凳,“学习讲坛”便开讲了。

image.png

评书艺人王增禄开展理论宣讲。(宁德市文旅局供图)

在霞浦县,“霞小宣”理论宣讲队伍则结合该县山海地域特点,“上山下海”,进果园茶园、进畲村老区、上渔排渔船、进景区厂区,掀起一轮轮党的理论学习热潮……

乡村振兴,思政筑基。近年来,宁德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领乡村振兴。

image.png

“霞小宣”小小宣讲员。霞浦县委文明办 供图

截至目前,宁德市已建成9个县级实践中心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践中心,12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和2349个村(社区)实践站,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696支,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700多场次,惠及群众700多万人次,构筑起全市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在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程中,将阵地建设与政策宣传有机结合,用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家常话解读大道理,累计开展宣传宣讲9000多场次,受众达70万多人。

针对基层各类优质资源不足,宁德市还创新建立宁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由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聘请专家里手组织每周本地“自学”,每月各县轮流“开讲”,通过网络视频形式为群众“答疑释惑”,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截至目前已开播14期,观看量超20万人次,受到群众好评。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成为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政策福利“上情下达”的“主阵地”。

移风易俗 乡风民风美起来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image.png

新人携手走过三福门。温丽芬 摄

“福鼎福鼎,人情重如鼎”“一场人情半月薪,一桌酒宴三分弃”……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生动地描述了福鼎市婚丧嫁娶给当地群众带来的沉重负担。

今年“520”当天,在福鼎市潮音公园,13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人在众人的见证下,参加了简单而不失庄重的集体婚礼。区别于其他婚礼上的隆重仪式,此次集体婚礼更加注重对文明婚嫁新风的倡导。

移风易俗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必须建章立制、立规明矩。宁德市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倡导婚事新办、规范婚丧宴席、加强舆论引导等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同时,制定《关于规范宁德市直单位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试行)》,对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宜提出规范性要求,实行事先报备制度。

image.png

5月28日,山前街道程家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5对金婚老人举办集体婚礼。福鼎市委文明办 供图

如今,随着宁德市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集体婚礼、厚养薄葬成为乡村新气象,转观念、破旧俗,新民俗、新风气蔚然成风。经过文明滋养,新风正气正在广袤的闽东乡村“落地生根”。

在福鼎市,每个乡镇及各村(社区)还配备了1名移风易俗网格化管理员,通过划分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前介入引导,杜绝了各类大操大办现象。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宁德市移风易俗知晓率97.6%、支持率99.7%、满意率99.5%。红白喜事礼金由人均1500多元降至500元以下,殡葬改革火化率连续9年保持100%,居全省前列,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除了看得见的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看不见的乡风文明也正润入心田。

image.png

红领巾义务导游队的小导游向往来的游客讲述“人鱼奇缘”的动人故事。周宁县委文明办 供图

“大家看!这就是著名的鱼冢,凡是在溪里自然死亡的鲤鱼,都将统一安葬在这里……”在周宁县浦源镇鲤鱼溪畔,来自浦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红领巾义务导游队的小导游正在向往来的游客讲述“人鱼奇缘”的动人故事。

在当地,有这么一个动人的传说:鲤鱼仙姑救助郑氏先祖,郑氏先祖后订立村规民约保护溪中鲤鱼。久之,爱鱼、护鱼、敬鱼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形成“人鱼同乐”的独特人文景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近年来,宁德市积极指导各地村(社区)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市100%的村(社区)订立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通过群众自己提、干部帮助选、干群一起议的方式,制定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素质,带动乡风文明,引领社会风尚,让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

宁德市还积极在农村广泛开展“四德”教育,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家庭”等身边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台胞乡亲联谊、国学讲堂、曲艺晚会、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破除陋习、倡树新风。

如今的闽东大地,用村规民约涵养乡风文明,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传播好家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以文化人 提振乡村“精气神”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滋养,乡村振兴方能“赋能续航”。

image.png

文创工作室。屏南县委文明办 供图

古村、老屋、水车、凉亭……走进屏南县龙潭村,到处都是时光刻下的痕迹,画室、咖啡馆、小酒吧、书屋等装饰一新的古宅矗立两岸,拿着画笔的农民,直播分享的创客,古朴的四平戏唱腔混合着电子吉他声……传统与现代在群山之间碰撞交融。

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靠“古村落+文创”的模式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是宁德市不断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沙村,村民正手捧书籍长沙书苑全神贯注地阅读,不时停下静静思考。长沙书苑内设图书室、科普室、党群驿站和党员加油站,成为村民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image.png

松山街道长沙村文明实践站长沙书苑。陈玲汇 摄

该村通过邀请高校美术老师轮驻长沙村开展油画公益教学,多次举办农民油画作品展示会、艺术沙龙和笔会交流活动,逐渐打响农民油画品牌,吸引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认购油画。一幅幅民俗风情浓郁的农民画成了当地农民画家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成为“放下锄头、拿起笔头、画出彩头、挣得票头”的生动实践。

近几年,该村接连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乡村振兴示范点”“四星级农村幸福社区”“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image.png

孩子们在村里体验陶瓷制作。霞浦县委文明办 供图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文化的熏陶大大改善了闽东乡村的精神面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水”,真正做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使文化惠百姓,文化兴乡村。

龙潭村、长沙村的蜕变正是宁德市着力培育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的有力注解。2019年以来,宁德市立足各地农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方案》《关于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目标的实施方案(试行)》,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文旅融合、群众文化队伍活跃且对周边区域乡村文化振兴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示范村。

image.png

高校美术老师轮驻长沙村开展油画公益教学。霞浦县委文明办 供图

截至目前,宁德市共培育了120个乡村文化示范村、1237支乡村文化队伍、10399名乡村文化骨干,千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累计放映2.56万场农村电影,受众150万人次,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近年来,宁德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利用乡村大舞台,开展广场舞、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开展戏曲进校园103场,戏曲进乡村329场,精心挑选一批优秀图书进农村、进社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和书香宁德建设;每年选择一个县(市)举办宁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近三年共筹集资金、物资、项目经费等总价值1090.1万元。

牧野绽放文明花。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城乡群众精神面貌显著改观,全市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22个、省级文明村镇80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迸发出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滋润人心、凝聚民心的重要抓手和精神源泉。(宁德市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