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不但需要物质富裕,而且需要精神富有,乡村的发展只有坚持经济与文化“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源:光明日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实增强抓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领导意识,挑起主体责任。一方面,要持续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引导家家户户养成文明习惯,让山更绿、水更清、农民幸福感更持久;另一方面,要以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既要“送”文化,又要“植”文化、“育”文化,对群众喜闻乐见的、积极的、健康的乡土民俗文化、体育文化要鼓励扶持,对一些滋生蔓延的黄赌毒等“文化垃圾”要整治清理。
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将“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要载体,用好“一约四会”,深化移风易俗,通过推荐评选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等先进典型,逐步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要以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广泛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弘扬新时代家庭观,推动实践养成,强化行为认同,引导广大家庭学习好家风、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风。
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我们必须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杜绝松一阵、紧一阵,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工作格局。不断丰富和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采用“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实效性和感染力,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并从中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警惕摆样子、走形式、“关起门来”搞活动,而要做到唯真唯实,真正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各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在统筹谋划、精心组织上下功夫,在出实招、重实效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行稳致远。(南平市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