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三明:文明实践走下去,幸福指数涨上来
http://wmf.fjsen.com  2023-06-30 09:20: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三明市多举措提升老区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实践走下去,幸福指数涨上来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马丹凤 通讯员 刘子豪 邹观长夏日傍晚,走进三明市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乐龄家园,总能听到老人们欢快的歌声。80岁的王希英是常客,在这里,她和许多姐妹一起唱歌、跳舞、聊天,几年下来学会了200多首歌,晚年生活过得美滋滋。

不为人知的是,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乐龄家园,是由共建单位闽西地质大队于8年前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的。如果对外出租,一年的租金不少于50万元。

幸福生活,共建共享。建设乐龄家园、长者食堂,让老年人居有所养、居有所乐;学校、社区配置“四点半课堂”,老师、志愿者为孩子提供课后暖心服务,解决家长接送难问题;“流动舞台车”带着文艺志愿者下基层,给群众送去文娱“大餐”……

眼下,三明市多措并举着力提升老区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为民惠民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三明市三元区的红杏市场,是一个即将满30年历史的农贸市场,此前脏乱差,大家买完菜就跑,生怕多待一秒。

最近,这里成了市民新晋网红打卡点。改造后的红杏市场告别了污水横流、摊位杂乱的过往,成了特色街区,各式各样美食饮品商户入驻,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贸圈。

“市场变化大,铺位干净整齐,我以后肯定常来。”住在三元区胜利路的王美馨说,尽管她家就在市场旁边,但她以前宁可多花时间也要到附近超市。

反响好得益于改造前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原本主要解决脏乱差问题。”三元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儋告诉记者,但大家踊跃提意见,希望改造能让市场“年轻”一点,业态规划合理一点,施工的时间短一点……

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型美食街,几家有名的小吃摊有了固定店面,还设置了专门的用餐区。改造刚完成,年轻人纷纷跑来打卡。此外,由于不少工作做在前头,进场施工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改造过程中,区里还协调相关共建单位,在附近设置了临时市场,减少周边群众和市场主体因改造受到影响。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前提是‘群众’,群众是否满意是精神文明创建的最高标准。”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黄丽鸿说。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我国大江南北开展。三明市狠抓城市绿化美化,推行“门前三包”,使原来脏乱差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惊人变化。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三明也因此成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源地。

文明实践走下去,幸福指数涨上来。

时代在前进,三明把“满意在三明”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核心传承下来。事前“问需于民”、事中“问计于民”、事后“问效于民”,一切只为“满意在三明”。

去年,三明市推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2个、整治改造农贸市场22座、提升物业小区管理95个。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单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26万件。

“吴大姐,今天生意怎么样,咱们市场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红杏市场一天的忙碌已接近尾声,黄儋和物业公司的宋时国结伴,跟摊主们拉家常、问需求。“能不能给大伙的摊位编个号,快递、跑腿小哥找摊位就方便多了。”猪肉摊老板吴桂娥对市场的变化表示“非常满意”。

走深走实 文明机制保驾护航

从今年4月开始,三明市民周雷新有了新身份——三明市民文明观察团成员。

“我们闲暇时上街转转,一方面,把城市美景和好人好事记录下来,通过公众号和朋友圈宣传三明的美,让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把不文明的现象拍下来,传到城管部门的线上平台,相关部门会根据线索进行整改,一般很快就有结果。”周雷新说。

新的机制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观察团团长邱菊珍告诉记者,首批观察团成员70人,由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志愿者、热心市民等组成。

观察团划分成12个小组,深入市区主次干道、交通场站、服务窗口、居民小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巡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把不文明现象上传到“e三明”随手拍、城市管理APP,推动城市补齐短板弱项。

在三明市区,还活跃着另外一支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特派员。

为了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打通文明实践与群众的“最后一米”,三元区以“传帮带、督促改”为中心思路,借鉴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经验,探索建立三元区文明实践特派员制度。选任全区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区管干部和离任社区干部为特派员,开展文明实践、督促指导、协同治理等,将“文明实践”的概念下沉乡镇街道、社区村落,融入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文明实践特派员队伍架起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联系桥梁,实现“三级联动”,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

富兴堡街道文明实践特派员江凤銮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日常做到每天下社区、每周一通报、每月全覆盖,通过深化培训交流,定期到各街道开展培训会、座谈会,详细解答文明创建的新变化、新问题,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市民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有问题上“e三明”。许多三明市民已习惯通过手机反映问题、提出建议。2022年,全市共立案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9359件,处置28634件,办结率95.43%,群众满意率95%。

善接地气 文明乡风助力振兴

“遵纪守法星、社会道德星、生态环保星,‘十星’标牌门上挂,文明新风沁人心……”走进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家门上挂着的“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单项典型示范户”标牌成了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虽不大,却是一份荣誉,我被评为典型示范户,就一定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带好头,树好榜样。”村民邱彩立已经连续多年获评“生态标兵户”,随着常口村获评3A景区及皮划艇基地,两山学堂建成,来常口参观学习的游客增多,她把自家庭院改造成擂茶馆,在家门口端起了“生态饭碗”。“邱姐擂茶馆”成了村里的招牌,通过擂茶向客人讲述常口村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嘱托,走生态小康之路的故事,同时也带动了本村妇女参与到“庭院经济”队伍中来。

“‘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把村民凝聚到勤劳致富、和美乡村建设中来,大家争做文明户,争创文明村,形成健康向上、和谐淳朴的民风和社风,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说,“十星相当于十条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程序由村民提出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委会审批确认星级。”

“十星”设置与当前农村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比如这两年,农村高价彩礼现象冒头,村里专门设立“移风易俗”星和移风易俗带头户,孙桂英一家去年娶媳妇,主动将酒席的时间和桌数减少一半,众望所归地被评为移风易俗带头户。

接地气、合时宜、好操作,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扎实推进,将乐县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目前,全县“创十星评十户”农户参评率达93.2%,文明村镇占比达69.5%,居三明前列,涌现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42人。

眼下,三明市正着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精品示范线路,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永安市贡川镇以创建星级“美丽庭院”“文明家庭”为抓手,实行文明积分制,设立“积分超市”和“积分榜”,探索实践文明乡村创建工作新模式;三元区小蕉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解决村内水、气、电、路、住房等问题,着力推动庭院美化、水系治理等提升工程,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水平。

记者手记>>>

创文明,谋幸福

方炜杭 马丹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乐龄学堂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农贸市场从“脏乱差”变成网红打卡点;大街小巷活跃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文明观察团成员、新时代文明实践特派员;村民争当“十星级文明户”……这是三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缩影,更是三明市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历久弥新。40余年的幸福接力,三明始终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标准,自始至终与民生相连,与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挂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正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三明的精神文明创建得以全民齐心参与。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阡陌交错的乡村,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每个人都在为文明创建贡献力量,赋予三明这座精神文明创建发源地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