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追记平潭综合实验区优秀共产党员林锋:一个人,一座岛,一生情
http://wmf.fjsen.com  2023-06-26 08:46:54 程枝文 张哲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东南网6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张哲昊)

1975年出生的林锋,是平潭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扎根海岛近26年,始终默默奉献、创新实干、敢于担当,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事业上。不幸的是,去年12月3日,他在工作中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年仅47岁。

斯人已逝,余音绕梁。林锋的离开,令人扼腕叹息,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在线上线下予以祭奠。他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更是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今年以来,平潭追授林锋同志“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中学习。日前,林锋获评2023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福建好人”。

奉献,坚守基层干实事

翻开族谱向上溯源,林锋的祖辈世代务农。作为土生土长的平潭人,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与农田、大海打交道。由于家境拮据,林锋从小特别懂事,童年就会做家务,放学则到田地里帮忙,假期还跟父母到市场做海鲜生意。

“读初中时,为了省钱,他常白米饭兑开水吃。后来去泉州念中专,学费是我们砸锅卖铁才凑出来的。”面对记者采访,痛失爱子的林母泣不成声。正是明白生活之艰,林锋从来不乱花钱,上学时即便没有生活费,也很少向家里要,而是通过勤工俭学维持生计。

这份朴素一以贯之。“我收拾他的遗物,发现了几件未拆标签的新衣服,那是我去年买的,他舍不得穿。他的很多袜子破了洞,鞋子没坏不肯扔掉。有朋友来串门,常打趣‘看到那双旧鞋,就知道没走错’。”43岁的高巧静于2003年嫁给林锋,两人育有一子。

1997年从学校毕业后,22岁的林锋被分配到平潭北厝镇政府工作,成为家里首个端上“铁饭碗”的人,这让林家高兴了好一阵子。此后11年,他坚守乡镇,从办公室科员到计生办负责人,再到文化站站长,工作始终兢兢业业,成绩有目共睹。

“我们北厝镇第一家文化站,就是2007年在林锋手上建起来的,其前身是农家书屋。”时任北厝镇党委宣传委员的林我芳说,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文化站的作用至关重要。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指导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体骨干……文化站从筹办到运营,离不开林锋付出的大量心血。如今,原北厝镇19个村都配有文化站,且各项配套设施日渐完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

由于表现突出,2008年3月,33岁的林锋被提任东庠乡党委宣传委员,并在这里坚守了11年,一直干到乡长的位置。

创新,走出发展新路子

东庠乡,地处平潭主岛东北部海域,是一个人口稠密的离岛乡镇,地势较低,常年受台风、潮汐影响。防汛防台风,成为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夏日的一个晚上,台风“潭美”来势汹汹,旋即而来的是大雨倾盆,家住东庠乡东霞村低洼处的许多村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险情,身为包村干部的林锋挺身而出,带领村干部赶到现场,挨家挨户帮忙转移人员和物资,一直奋战到天亮才休息。”东霞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朝雄回忆说,台风过后,村民们安全了,林锋却发烧了,在宿舍打吊瓶。

林锋心系群众的事迹,记者在基层蹲点中听到了很多。林锋家住顶楼,有一次台风刮得猛烈,狂风夹着暴雨不断砸在窗户上,屋内妻子和儿子紧紧抱在一起,一直担心窗户破损漏水。而那时,重任在肩的林锋依然坚守在防汛一线。“谁让我们是党员干部呢,就应为人民服务啊。”这是林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守护百姓安全,更要带领群众致富。在东庠工作期间,林锋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贫穷离岛蹚出致富新路。通过深入调研、向专家学者请教,他与干部群众达成共识:推进传统渔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林锋的主导下,东庠开始推进高优海产品养殖,并进一步向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改造渔港码头、兴建海鲜专业市场、深耕海产品精加工、挖掘独特的人文风情……多措并举之下,东庠坛紫菜、鲍鱼等特色海产品逐渐打响了名号。同时被唤醒的,还有沉睡的旅游资源。

2014年以来,央视《记住乡愁》、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等知名栏目纷纷来到东庠乡取景拍摄。此后,当地台湾文创基地、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高附加值海产品和高人气旅游目的地,让离岛东庠火出了圈,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担当,急难险重冲在前

岗位越重要,意味着责任越重大。2019年,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林锋到了君山片区管理局工作,并很快升任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分管“三农”以及项目征迁等工作。

近日,记者来到林锋生前的办公室,桌子上仍整齐叠放着文件夹、笔记本,一顶下乡戴的草帽挂在桌旁,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主人的辛劳。在笔记本上,记者发现,从推动片区“一村一品”工作,到察看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情况,再到部署村庄卫生集中摸排整治……林锋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足迹遍布辖区每一片土地。

陈李凯与林锋相识近30年,是一对知己好友。“我们年纪相仿、志趣相投,时常聚在一起,谈工作、聊人生。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风华正茂,富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作为君山片区管理局的班子成员,陈李凯告诉记者,有时他工作遇到僵局,就会想起林锋说的话:“想解决问题不能坐在办公室,必须到现场去,到群众家里去。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白天说不通就晚上再去,总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

去年6月,省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征迁任务特别重:务必在两个月内完成307座房屋、2800多亩土地征收。

不少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林锋则鼓励大家,不厌其烦地传授征迁经验:“很多时候,征迁户不是不愿意配合我们工作,而是有实际困难,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白天,他总是带头作表率,从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政策讲解到协商签约;连续一个月,晚上不管几点路过他的办公室,那盏灯总是亮着的。”陈李凯说,征迁工作顺利完成,林锋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林锋不幸离世的消息传出,岚岛一片扼腕。

葬礼当天,许多亲友、干部群众和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在互联网上,有人用歌声为他送别,有人作诗为他礼赞,有人点蜡烛为他祈祷,更多人则含泪默默地向他致敬。

“他是我们基层干部的榜样”“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我们要向林锋同志学习”……连日来,在一场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林锋亲属、同事等代表深情回忆这名人民公仆的感人故事。从此,“林锋”这两个字,人们记住了。

短评

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程枝文

林锋走了,却好像一直在我们身边。葬礼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赶来为他送行;线上,网友纷纷用各种方式为他祈福祭奠;线下,当地政府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宣讲……这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翻开林锋同志扎根基层26年的履历,他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忠诚担当、信念坚定,学习他的爱岗敬业、心系群众,学习他的勤政廉洁、克己奉公。

这样的人,我们应该铭记;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弘扬。

“谁让我们是党员干部呢。”这句常挂在林锋嘴边的话,是解开他一往无前的密码,更是对他奉献精神的注释。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对先行者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他们的优秀品质,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